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大变化 央行关注要点浮现
时间:2021-03-2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将下降,过度宽松的宏观刺激政策是“寅吃卯粮”。

国务院办公厅3月20日公布的《关于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称,国务院已同意蔡昉、王一鸣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继续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伟、马骏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职务。

此次调整后,货币政策委员会金融专家将由刘世锦、蔡昉、王一鸣担任。

货币政策委员会中的金融专家任期一般为2年,此次“换班”为例行工作。但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1.刘世锦是第二位两度入选货币政策委员会的金融专家,此前一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2.自2010年金融专家扩容为三位后,10年间均有北大或清华的学者入选,此次货币政策委员会首次没有两所高校的学者入选。

3.三位“金融专家”研究偏向宏观问题,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增加对中长期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潜在增长的关注。

蔡昉长期专注于人口研究,王一鸣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问题研究,刘世锦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换言之,三位委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专家”,而是更多从宏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简言之,在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要求下,对货币政策的要求是,保持货币供应与潜在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换句话说,货币调控得先搞明白潜在经济增速是多少,然后才能更好地调控。但潜在增长率不是货币政策可以决定的增长,而是由人口、技术等决定,而三位正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

综合来看,三位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将下降,过度宽松的宏观刺激政策是“寅吃卯粮”。政策建议上,供给侧需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需求侧需要扩大居民消费。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专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诞生于1997年7月,至今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下称条例),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

货币政策最终由国务院确定,货币政策委员会主要讨论货币政策事项并提出建议,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政策决定。当选委员后,他们必须参加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无法参加还需请假。比如去年四季度例会参会情况: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易纲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丁学东、邹加怡、刘国强、郭树清、易会满、潘功胜、田国立、刘世锦、马骏出席会议。连维良、陈雨露、宁吉喆、刘伟因公务请假。

那么,货币政策委员会由哪些人员构成?根据条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由下列单位的人员构成:央行行长;央行副行长二人;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一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证监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二人;金融专家一人。

可以看到,货币政策委员会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这类委员是因为担任相关职务才进入货币政策委员会,比如一行两(三)会一局正职、财政部分管金融司的副部长、发改委分管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的副主任。因此,当他们职务变更时,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自动调整。比如刘伟卸任财政部副部长后就不再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再比如2019年1月易会满担任证监会主席,当年4月担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第二类是金融专家。根据条例,货币政策委员会设金融专家一人。金融专家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金融研究工作10年以上;非国家公务员,并且不在任何营利性机构任职。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构成有助于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又促进了经济金融界和理论界的融合,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货币政策委员会因而成为观察中国金融的窗口。

这其中,金融专家尤其受到市场关注。因为他们不在体制内,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央行和市场沟通的职能。比如2020年1月央行降准后,市场都预计LPR会降,但最终LPR却保持不变。时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马骏解读称,很可能部分银行已经根据资金成本变化下调了自身报价,但尚未达到使LPR整体下调的阈值(新LPR采取向0.05%整数倍就近取整的计算方式)。

据记者梳理,货币政策委员会首任金融专家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达,他是中国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截至目前,共有20人次金融专家入选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其中刘世锦、樊纲两次入选。

——从机构分布看,金融专家来源于清华大学、国研中心及发展研究基金会(后者由前者设立)最多,均为4人次;其次为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均为3人次;然后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分别为2人次、1人次。

——从2010年开始,金融专家扩大到三人,此后连续三届均有清华、北大的学者入选,而且均来自同一学院,清华来自经管学院,北大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院。上一届北大并无学者入选,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人选。此次调整后,货币政策委员会已无高校学者。

——从2010年开始,三位金融专家中每届都有从事金融研究的专家,比如夏斌、陈雨露、黄益平、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