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湖南国资国企打造国企改革发展“红色引擎”,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创新,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湖南省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总资产达14554亿元,净资产5495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168.1%、241.1%。2020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750亿元,同比增长13%;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23.8%。省属监管企业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规模过百亿的有17户,营业收入过百亿的有10户。
举旗定向“红色引擎”汇聚强劲动能
据了解,世界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中厚板总采购量的70%,都由华菱湘钢提供。
卡特彼勒对钢板的质量要求极其苛刻。华菱党员先锋岗党员蒋俊等人主动扛起了降低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表面要求零缺陷的钢板非计划率攻关指标,明确责任、规定时间,终于使供卡特钢板的轧制合格率上升到98%左右。
过了卡特彼勒的“关”,华菱赢得了更多巨头的青睐。目前全球大型、超大型挖掘机制造中,有一半以上采用华菱湘钢钢板。
2019年4月以来,湖南在省属国企开展“国企千名书记联项目”和“国企万名党员先锋行”活动,这是其中涌现的生动一例。该活动累计创效25亿元以上,一些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一批生产过程的“疑难杂症”得到解决。
湘投金天科技集团党委书记周慧领衔“海洋高端装备用钛合金研发”项目,打破了钛精深加工核心技术长期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局面。海利集团农药工程中心党支部书记杜升华主动领衔成立项目组,致力于“高品质水杨腈”“高品质丁硫克百威”项目攻关,技术水平实现世界领先。
“党委书记盯项目就是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排除障碍,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难点、痛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湘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军民说。
确保党组织举旗定向,湖南从顶层设计做文章。湖南较早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目前,独立法人企业全部实现“党建入章”,省属监管企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全部实现“一肩挑”。早在2016年11月,湖南省委即明确一名省委常委担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目前,已连续三任省委常委担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在全国尚属首例。
“全省国资系统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湖南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姚来英说。
谋篇布局改革实现深层次突破
“国企改革走到今天,逐渐进入‘深水区’,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智慧才能取得新突破。”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丛培模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构建起全省国企改革“1+23”政策体系,全省国有企业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不断破除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正在释放出独立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2017年湖南省通过《湖南省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总体方案》,先后完成交水建集团、湘科集团、现代农业集团、湘水集团、国资集团等一批企业的组建和重组,设立了省属国企并购重组基金等。
党建推动改革,改革推动发展。“从2016年亏损近1亿元到2020年盈利1.28亿元,我们的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湖南省国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新保介绍。
举旗定向,发展更有方向。2017年,湖南省果断终止华菱钢铁“钢铁换金融”的重组方案,一时引发舆论热议。时隔四年,华菱钢铁从“巨亏”成长为行业标杆,再度受到市场瞩目。华菱钢铁“脱虚向实”折射出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方向”的重要作用。
在国企改革的许多关键领域,湖南国企均有所突破。中联重科成为全国国企混改样本;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混改引入战投基本完成;制定监管企业董事会职权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先期启动3户委管企业开展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工作,明确10户竞争类二级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完成所属10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完成58户企业的公司制改制,大力推进公司制改制和资产证券化。目前,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控股上市公司14户,上市公司数量在中部六省排名第3。
聚指成拳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节后开工亦始,湘投金天钛业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其高端钛材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作为湘投控股集团重点布局的新材料产业之一,金天钛业与南新制药等所涉及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湘投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湖南高新创投集团旗下的中创空天公司团队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关键部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湘投金天钛业、中创空天只是湖南省国企培育新产业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产业规划,国有资本坚持有进有退,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进”,就是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退”,就是坚决退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