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实体经济呈现出的状态为生产偏强,内需偏弱,整体温和回升。1-2月财政数据较2019年同比增长7%左右,与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基本匹配。公共财政支出与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较弱可能受到年初预算暂未下达、疫情升温导致项目开展受限等短期因素的扰动,预计后续将有所回升。根据2021年财政预算,虽然财政力度较去年有所退坡,但较疫情前仍然显著扩张,预计财政资金在投向上将延续去年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民生和基建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新基建”和民生工程例如老旧小区改造等支持力度。
事项:2021年1-2月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7%(前值17.4%),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9%(前值21.6%);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6.8%(前值6.4%)。
1-2月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5%(前值16.5%)。202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长63.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4.8%。
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情况基本匹配。1-2月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为18.7%,增速较去年12月回升了1.3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增长7%左右,考虑到2019年4月初开始实行的增值税减税,因此7%的增速也不低。整体回升力度与经济中大部分指标的回升力度基本匹配。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为18.9%,较去年12月21.6%的增速有所回落,非税收入增速有所增长至16.8%。从税收内容来看,除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环境保护税增速出现下降外,其余税收增速均呈现正增长。其中占比较高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的增速分别为20%、13.2%和10%。增速最高的税种为契税(79.6%)、印花税(65.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速为90.5%)以及车辆购置税(53%),增速均超过了50%。
也从税收的角度验证了1-2月国内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等资产成交活跃,以及受益于低基数的因素车辆销售显著增加的情况。整体来看,财政作为后验的经济数据,与此前经济数据呈现出的整体经济增长温和回升的状态相匹配。
公共财政支出增速较往年力度有所减缓,可能受到年初财政预算暂未下达以及疫情升温使项目开展受限带来的短期扰动,也包括受制于全年预算支出增速有所回落。1-2月公共财政支出为35733亿元,增速较去年12月回落了10个百分点至10.5%,处于近些年较低的水平。考虑到去年疫情的低基数(1-2月财政支出增速为-2.9%),今年1-2月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力度较以往是有所减缓的。从支出的内容来看,支出增速较高的主要是科学技术和文体传媒,增速分别为27.6%与20.5%,教育、社会保障和城乡事务支出增速均高于10%,仅有交运一项的支出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为7.1%。整体财政支出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可能受到年初财政预算暂未下达以及疫情升温使项目开展受限带来的短期扰动,另一方面可能受制于全年财政支出增速较去年有所回落的影响。2021年公共财政的预算支出增速为1.8%,较2020年的3.8%有所回落。当前来看财政的资金主要还是花在民生相关的项目上,根据两会财政政策部署中“可持续性”的分析,我们认为今年财政资金将延续去年的投向,主要落在民生和基建相关的领域。预计后续在基建相关的支出将有所加强。
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历史同期最高增速。1-2月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585亿元,累计增速为63.7%,较2019年同期增长33%;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增速为67.1%,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9.6%,实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增速。2021年1-2月政府性基金支出为10931亿元,累计增速为-14.4%。政府性基金收入高增主要可能是受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地产销售高增带动土地出让景气较高,政府性基金收入有一定时期的滞后,因此当前数据增速较高。但今年以来政策相对较严的把控,1-2月土地购置费增速16.4%(去年同期-9.3%)相对地产的销售和新开工等数据表现略弱,预计后续也将在政府性基金收入端有所体现,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将有所回落。政府性基金支出的下降可能主要与年初疫情冲击带来相关基金性项目进展放缓有关。按照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给出的收入增速1.1%、支出增速11.2%的目标来看,后续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将有所回升。
2021年财政政策缓慢退坡,但在力度和投向上均会注重可持续性。2021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明确了今年财政扩张的力度,考虑到财政预算赤字率是3.2%左右,赤字规模是3.57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整体7.22万亿的财政扩张规模较去年8.51万亿所有收缩,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的4.91万亿仍然维持了一定的扩张力度。从财政资金投向来看,财政政策持续强调对部分中小微企业、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的支持。2020年专项债主要投向是基建民生相关的领域,预计今年也将延续这样的趋势,并且进一步提高对“新基建”和民生工程例如老旧小区改造等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