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赣州后发崛起:"十三五"GDP增速领跑江西
时间:2021-03-19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在党的百年奋斗路上,众多大城小县先后走上历史舞台,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成为有着独特历史地位的“红色地标”。在全面建成...

江西茵菲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山每个月都要往返东莞和赣州数次。作为返乡投资的代表,黄兴山可以说见证了赣州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交通越来越便捷,营商环境越来越完善,许多在外地打拼的企业家选择回赣州投资。”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共和国摇篮,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故都”瑞金就在此。曾几何时,这里因交通不便、产业羸弱等原因一度发展迟滞,而今,革命老区正呈现出后发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0年,赣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45.20亿元,稳居江西省第二位。另一组数据则让赣州在全省脱颖而出:去年赣州GDP增速为4.2%,排名全省第一,这也意味着,该市实现“十三五”时期GDP增速江西五连冠。

作为江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赣州也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亮丽答卷。“十三五”期间,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5万城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解困,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赣州将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GDP增幅连续五年全省第一

与许多赣州人一样,黄兴山从小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赣州下辖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除了革命故事外,家乡经济的落后也令黄兴山印象深刻。过去,赣州一些地区的居民出行真心不易,交通不畅,令当地经济发展一度相对落后。

与当地许多年轻人经历类似,1995年,20岁出头的黄兴山就离开老家来到深圳打拼。从普工开始做起,经过多年的打拼,黄兴山成为了一家工厂的总经理。又过了几年,他在东莞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

赣州毗邻广东,靠近粤港澳大湾区,南向开放要市场被认为是赣州的发展出路。近年来,赣州也加大力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几年前,考虑到珠三角地区经营成本的攀升以及赣州逐步改善的营商环境,黄兴山决定将工厂的制造环节搬迁至赣州大余县。在赣州发展几年后,茵菲缇公司又加大了投资,其在赣州的新工厂于去年正式建成。

江西德新达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新庭几年前也选择返乡投资。他同样在珠三角创业起家,2018年选择回赣州寻乌县投资建厂。“新的工厂投资1.8亿元,已成为我们主要的生产基地。”

随着2020年6月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按下“快进键”,一批协同发展项目“次第花开”,更多的企业家选择来到赣州创新创业。

“这几年,赣州的变化太大了。从广东坐高铁回去,当天就可以来回。”每次回到家乡,康新庭都会有如此的感慨。

“十三五”时期,赣州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GDP增幅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总量从1974亿元增至3645亿元,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

赣州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盘点了“十三五”时期老区发生的深刻变化:开通昌赣高铁和国际航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40%,供电能力提升60%,实现村村通客车、通动力电、连4G网,组组通水泥路;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20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30万增加到近200万。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作为革命老区,赣州有着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也是江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赣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造了脱贫攻坚的“赣州样板”。

赣南脐橙入选全国首批三大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廖奶奶咸鸭蛋案例”“车田村脱贫车间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于都县、石城县成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通过多年的持续奋斗,赣州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书写了“决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的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赣州答卷”。

近年来,赣州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办扶贫车间,鼓励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扶贫车间,帮助当地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赣州兴国县的一家电子厂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有50余人,其中贫困户近20人,他们每个月可实现增收2000-4500元不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中,为了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赣州市多个县市积极探索让贫困劳动力解决照顾家庭和务工增收两难问题,为此大力发展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脱贫增收的好路子。

黄兴山在赣州的新工厂已经投产,今年的员工数量将达到2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劳动力。为了配合当地的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