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科技位列全球第二
时间:2021-03-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1年首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出炉。3月17日,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发布。根据最新一期报告,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仍位列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对于上海在本期排名中取得的成绩,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体现了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从追赶、超越到巩固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上海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

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入新的阶段,“十四五”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对记者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上海可在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力。

上海排名蝉联第三

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北京、东京、深圳、法兰克福、苏黎世。

其中,和前一期相同,上海仍位列第三。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在2020年9月和2021年3月连续两次GFCI排名中位列第三,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基本建成”这一目标。

朱宁对记者表示,此次排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上海在亚洲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显示了疫情期间上海在国际上的吸引力。“这主要得益于此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尽管目前上海在排名方面,和纽约、伦敦仍有一定差距,但上海上升的速率相对较快,这是一个较为健康的趋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也对记者称,此次排名说明上海不仅夯实了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也为在全球化数字化新时代引领全球金融科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十四五”开好局。

具体来看,本次GFCI排名中,上海无论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发展水平、国际声誉等城市综合实力方面,还是在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专业服务、金融监管、融资、金融科技、贸易等细分领域,都排名靠前。

这体现出上海近年来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日益得到国内外金融从业人士的首肯。

站在已有的成就上,2021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再出发?朱宁对记者称,可在三方面发力,一是依托和配合临港新片区的金融改革深化,在离岸金融业务进一步创新,比如对离岸金融业务主体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二是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三是推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机制,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和创新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朱宁表示,一方面,目前国内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国际,有利于资金流入,从而推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另一方面,上海可利用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契机,加快推动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

持续发力金融科技建设

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焦点和趋势,近几期GFCI指数报告均专门设置章节对此进行讨论,并对各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作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较早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在本期GFCI指数报告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较前期排名上升1名。

目前,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方面已形成集聚优势。2018年,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在上海成立;随后,中银金科、交银金科、兴业数金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在沪成立;2020年,汇丰金科在临港新片区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外资金融科技公司;保交所于2020年推出“保交链”系统,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保险交易,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2020年,上海还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业内普遍认为,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

此前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也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对各行业的支撑和赋能作用。提高传统金融行业的科技化程度,推动科技与场景的有效结合。优化上海及各地区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布局,打造并完善金融科技全链条生态系统等。

“数字化变革需要创新性的重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市场、技术、制度、监管等,上海未来可在创新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贲圣林称。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科技不断优化升级改造金融业运营模式的同时,数字人民币也悄然进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上海于去年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在消费、交通、医疗、数字人民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