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商品“涨声一片”
年初以来,全球主要股市和商品价格普遍上行,较2019年底明显上涨。
涨价缘于货币超发
然而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恢复,股市和商品齐涨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超发,尤其是美国货币大幅超发。
中式抗疫立竿见影
由于采取了及时检测和隔离的正确应对方式,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
无论是新增确诊人数,还是新增死亡人数,都是在2月份达到峰值,在3月中旬以后就持续处于低位。
因而中国GDP增速在一季度创下历史新低后,二季度迎来强势反弹,四季度已回升至2019年底水平。
中式宽松较为克制
益于经济强势复苏,2020年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较为克制。年初两次降息合计30bp,但5月之后市场利率明显回升。
达实体的货币政策,更多体现为社融增速的上升,以及贷款利率的回落。
美式抗疫剑走偏锋
相比之下,2020年美国GDP增速创下1947年以来的新低至-3.5%。
得益于政府的巨额福利支出,美国居民人均收入不降反升,但失业率也创下14.8%的历史新高。
疫情抬头消费拐头
美国消费占经济比重接近70%,随着6月份第二波疫情、10月份第三波疫情相继爆发,美国消费数据也随之回落,一波三折。
量宽重启国债飙升
由于疫情防控不当、经济羸弱,美联储再次祭出“零利率”,重启量化宽松。而美国政府也大胆走上了“财政赤字货币化”之路。
2020年美国共发行国债4.55万亿,是上一轮国债发行峰值2010年的2.7倍。美联储购买了其中的2.36万亿,占比高达52%。
财政赤字货币化
现代货币理论为美国等政府举债打开了上限,而美联储大幅增持美国政府新发行的国债,也正是在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
工业涨价外热内冷
虽然中国央行保持理性克制,在美日欧三大央行的合力刺激下,2020年迎来了全球货币超发。
中国PPI保持稳定,2021年1月才重回2019年底水平。而2月份CRB指数较2019年底涨幅达到20%,较2020年4月份低点涨幅超过30%PPI涨幅远小于CRB,一方面与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接近10%有关,另一方面也预示输入性通胀压力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