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并非要从经济增长转向防风险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从去年的“灵活适度”变成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实质上是更加强调科学施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今年与去年相比,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回归到了潜在增长水平附近,若疫情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反弹会进一步加速。其次,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给经济恢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最后,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去年因应对疫情,采取的一些政策留下了“后遗症”,因此今年我们更加强调政策的精准性,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结构性。“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并非首次出现。2020年12月16-1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2021年1月4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政策还有一处变化: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面对这个提法,市场有许多猜测:现在是否经济增长不是问题了,要转向防范风险?但实际上这个提法有四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二者并重,无主次之分。我们还应注意到,在“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之前,还有一句“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突出的位置”,突出强调其目标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这个表述也是对当前市场关切的一种回应:未来货币政策并不会有现在大家担忧的大转向。
第二,还是上文提到的前期超常规疫情纾困政策的“后遗症”。我们目前已看到最近通胀预期的抬头导致了美债收益率的上升,去年的大水漫灌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涨势较好,近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海外市场的动荡,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些传染效应。另外一点就是尚未显露的风险。我们去年采取的一些阶段性政策可能会影响银行的贷款资产的质量,相应的风险以后或许会逐渐地出现。
第三,房地产“灰犀牛”和宏观杠杆率。由于流动性较充裕,有些地方面临房地产调控的压力。2020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后,宏观杠杆率也有较大的上升。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2020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从2019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增幅为23.6个百分点,该增幅仅次于2009年,同时270%的宏观杠杆率也创历史新高。
第四,金融脱媒与影子银行。在低利率与宽松周期的环境下我们要特别注意金融脱媒和影子银行的问题。金融业务应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做,在低利率与宽松周期的情况下有很多金融业务会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通过非金融机构做。2020年在这方面的金融风险处置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但也不排除这些问题或许会以其他形式卷土重来。因此我们强调任何金融创新都应该放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进行,做金融业务必须有金融牌照。
今后赤字率超过3%不会成为常态
2021年赤字率按3.2%安排反映了中央对于当前形势的审慎态度。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现在,我们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固,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不稳定,此外还有各种衍生风险的出现。今年按3.2%安排依旧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2%的赤字率安排,首先,低于去年3.6%的水平,由于经济的恢复,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减轻。其次,在2019年以前我们赤字率通常不高于3%,今年的3.2%又比2019年以前的水平高一些,因此我们今年的财政还是偏积极,意在为经济恢复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随着经济重启、恢复常态,我们各项政策也会恢复常态,目前超过3%的赤字率是阶段性的。
除疫情的不确定性外,今年我们也面临其他的不确定性。大家对于出口可持续性讨论比较多,去年我们出口表现很好,今年出口还能够像去年那样吗?应该说,若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且经济重启的基准情形下,按照世贸组织的预测,今年全球外贸都会积极展开,实现正增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也会继续实现正增长。因此从这个视角看,我们的出口形势仍然是较好的。但是我们不确定的是,去年全球的抗疫进程不顺利,中国的正增长体现在出口市场份额的上升,今年大概率全球反弹的背景下,我们的出口能不能维持出口市场份额的上升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正增长速度低于全球经济水平,那么我们的出口份额就会下降。这个原因是很明显的,以去年我们的出口为例,一方面有抗疫物资的出口,另一方面是我们电子产品的出口,还有一方面是我们率先复工复产,受益于订单转移效应。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并且全球经济重启,我们出口率先复苏的优势就会逐步消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维持一个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现有的数据看,去年一季度由于我们经济大停摆,出口市场份额是下降的。二季度后全产业链供应链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出口市场份额从上季的11.1%上升到16.7%,但三季度我们的出口市场份额开始下行,下降到15.9%。
按照中国海关总署披露的全年外贸数据,前10个月中国的出口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