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帮扶政策的逐渐退出是可以预见的
时间:2021-03-15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一场疫情席卷全球,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供应链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各项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何应对冲击,也是每个民营企业都需要面临的挑战。

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看来,税收减免、社保延缓缴纳、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对企业来说是有针对性、有成效的。

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这些帮扶措施也会退出,下一步,在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的同时,企业的创新、研发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南存辉认为,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带来了围绕双碳主目标、政策法规,以及一些“卡脖子”技术发展等内容的十几份提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的时候,他表示:“对民营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创新是提升业务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创新,又往往离不开制造技术的创新。”

作为创新主体的民营企业,正在不断发力。

《中国经营报》:全面复工复产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而言,你觉得这些帮扶、援助措施哪些更具有针对性,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你是否考虑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帮扶政策会逐步退出,企业如何面对这些帮扶政策的退出?

南存辉:有针对性、有成效的帮扶措施有很多,比如税收减免、税收延缴缓缴、社保延缴缓缴、临时下浮社保纳费率,减轻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租金减免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物业成本;降低贷款利率、贷款贴息、降低担保费用等金融扶持政策,减缓了企业贷款融资的压力。

随着疫情逐步平稳、经济稳步增长,帮扶政策的逐渐退出是可以预见的。面对这一情况,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一是要把握新业态、新模式中的新机遇、新蓝海,在坚持主业不动摇的前提下,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适度的反应。二是要锐意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科技创新,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变革,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内生动力。

《中国经营报》:从你履职了解的情况看,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否已经基本消除了?你认为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何时能够回归到常态?

南存辉: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发生了变化。目前,国内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但要完全回归常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契机。我相信,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随着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不断融入双循环格局,企业在新的产业机遇、新的发展动能的推动下,不断自我革新、不断适应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将得到更大的改善,乃至回归常态,甚至超越常态。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中央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政策的优先位置,极力通过各项手段和措施,将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的配置向实体经济倾斜,你认为这些政策和手段目前是否收到了实效,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是否有根本性的改善?

南存辉: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确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

以金融政策为例,近年来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主体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做到了宏观政策的精准化、个性化施策。去年6月,人民银行成功进行了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推出一系列结构性工具,实现精准滴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帮助其在特殊时期渡过难关。又如,近年来我国也通过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和投行的服务,为符合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更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实体提供资金和资本支持,帮助实现了我国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也同时提升了实体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中国经营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双循环体系的重大战略构想,江浙一带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聚集地区,企业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如何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中找到自身合适的位置?

南存辉:对企业来说,要应对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在双循环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首先应该立足国内大循环。中国有强大的内需市场,而去年整体经济表现也实现了V字形回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眼光向内,主动挖掘内需市场的潜力,还要找准供应链、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开展创新研究、协同攻关。

其次,企业还要着力于创新。在全球竞争的语境下,创新是企业的命脉。要顺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抓住质量、品牌、效率这三大关键因素,积极投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科技创新。大力加强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技术上的突破也会反哺“双循环”,提升效率。

最后,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对江浙企业而言,“走出去”可以说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应该“朝哪儿走”、如何兼顾内循环,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未来应该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一批细分市场的国际龙头企业,逐步掌握国际产业链的话语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经营报》:企业创新和研发,是最近一两年来中央十分关注的问题,并且也是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民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