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春节7天长假,免税品销售额较去年同期翻番,但海南自由贸易港显然不是只有免税消费。在“国际高水平”的定位和标准下,海南显然不能仅用“可以购买免税品”来概括。
进入3月,海南自贸港又一项关键性的“零关税”政策落地。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即日起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在海南自贸港合规注册经营的企业,其生产自用的进口设备,可以免除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之后,落地的又一项关键免税政策,至此,海南“一负三正”清单已经全部“出齐”。
不过,大量传统能源企业所需的生产设备,不在免税优惠的范围当中。这是一个十分强烈而且直接的信号,海南自贸港并不鼓励传统能源行业的发展。而特殊、不可复制的免税政策,能够为海南打造出怎样的产业链竞争优势,恰是值得期待所在。
又一个“零关税”
“免税”这一自由贸易港最直接的表现,在海南自贸港已经初见雏形。
“堂堂自由贸易港,不能只买东西、卖东西啊。”3月4日,时值全国两会,一位央企在海南业务的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引发这通感慨的,是他看到了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给海南省相关职能部门的一则通知,这是海南自贸港又一项关键免税政策的落地。
这则通知的全名叫作《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以及负面清单上所列设备外,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这是海南自贸港的又一份重磅免税政策。在此之前,符合条件的海南岛内企业生产自用的原材料、辅料进口,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政策已经出台,并落地实施。在更早前,位于“正面清单”上的进口免税商品,对合规离岛人士免税销售的政策也已经落地,并直接造就了2020年10月以来的免税消费热潮。
此外,海南自贸港内合规注册、经营企业的自用交通工具、游艇等,免征进口关税的政策也已经落地。至此,海南自贸港从消费到生产资料的全领域,都已经有免税政策落地实施。“免税”这一自由贸易港最直接的表现,在海南自贸港已经初见雏形。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在全岛封关运作前,将实施“一负三正”清单,对四类商品、产品实施免税优惠。“零关税”政策的早期收获就是在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之前率先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至此,“一负三正”的免税清单,已经全部完成。
负面清单+企业名录
海南省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会同海南省财政厅、海口海关、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确定名单,并对这一名单进行动态调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与此次《通知》一并下发的,还包括一张负面清单。
所谓“负面清单”,实际上是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一般来说,负面清单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税收负面清单等。
此次随《通知》一并下发的负面清单,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这其中包括了十一项不享受免除进口关税、进口增值税、消费税的产品和情况。“这是负面清单,除了这十一项情况以外,其他的,只要企业合规经营,在海南是独立法人,自用进口的生产设备就全都免税。”一位在海南投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他简单算了一笔账,自用生产设备加上原材料的进口免税优惠政策,使得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了约15%。“具体的我还没有测算,大致是这样一个估算的水平。”他说。
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如何认定,一位接近海南省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海南省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会同海南省财政厅、海口海关、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确定名单,并对这一名单进行动态调整。
一位从事大型机床设备的进口贸易商告诉记者,目前,在进口不予免税产品领域里,中国有三份文件:《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但是,这次对海南,这三份文件都不执行了。”他认为,这是实际层面上非常有力度的优惠措施。
海南产业新局
“这将是海南产业结构中,最大的比较竞争力。”
“不予免税的企业进口自用生产设备仅包括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货物和附件中10类不予免税的商品,实际上负面清单的范围非常小,这说明政策诚意非常大。”前述央企在海南业务的负责人表示,而这对于海南形成自身有特殊地位的产业结构,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负面清单中的主要品类,是传统能源、核领域的生产用设备。例如,煤炭开采洗选业、煤化工行业、核燃料行业、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等所需自用的生产设备,都将不享受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