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大涨后,陷入波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6%,投资者忧虑通胀风险和政策收紧。《大行其道》对话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一帆。
核心观点:
本轮市场异动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反弹速度比预期更快更强劲。
预期今年全球通胀率为3%,长期通胀也将保持温和。
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为时尚早,美联储决策将非常谨慎。
资产价格持续攀升对全球构成中长期风险,应在发展中动态解决问题。
今年继续看好全球股市,科技股回调后出现买入机会。
第一财经:通胀最近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主要的担忧,一方面是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扬,另外还有粮价明显走高,全球粮食价格最近创出6年以来新高,再加上美国最新推出了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那么虽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目前看不到通胀率会超过美联储2%的长期通胀目标,但是我们看到市场的忧虑是真切存在的。那么我们作为投资者究竟应不应该担忧今年的通胀风险?
胡一帆:确实现在投资者在全球来看都是比较担忧通胀的风险。我们在市场上看到有一系列的反应,特别是美国10年期的债券长端的利率,在短期内也是从之前在1%、1.1%左右飙升到1.6%,之后有一些缓和,但是最近的话又重回1.6%的高度。首先我们判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刚才讲了比如说财政刺激计划,还有比如说像石油价格的上涨,我觉得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全球的全面的反弹,反弹来得比想象得更强劲,来得比想象得更快。
所以最近的话我们也看到美国的PMI的指数已经是连续多月处于扩张期,欧洲的话也是复苏反应非常地迅速,我们也最近调高了全球GDP的预测,我们今年调高到6%。第二个石油的价格上涨,当然就有需求面的迅速地快速地上涨,但另外一方面因为去年的话全球需求低迷,然后石油价格一直是非常低,所以其实各国都是自动减产。确实今年石油的价格会上涨,但是我们觉得在现在这么一个水平差不多了,也就是在60-65美元之间,是我们今年的预测。
最后就是讲到粮价,确实现在由于一些自然灾害的原因,短期内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粮食价格的波动,我们也认为会对全球的大宗商品有一些推动作用,但也不会造成非常极端的这种状况。所以总体来看,今年全球我们对于通胀的预测还是在3%,不是像大家想象得那么担忧,确实是在增长,这也是经济复苏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指标。
第一财经:您说今年预期全球通胀是在3%左右,那么从长期来看,毕竟我们现在放了这么多水,再加上经济的前景还是比较向好,长期会不会产生一个通胀的忧虑?
胡一帆:我们觉得从长期来看,通胀还是保持比较的温和,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放的水流向了哪里?我们看到资产价格的上涨,所以资产价格的通胀现在是非常厉害,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球无论是股市债市,房市都在上涨,但是在产品端就是CPI这一端,我们老百姓大家比较熟悉的,全球还是比较温和,比如说我们举几个例子,日本实际上已经QE宽松30年了,但是还是一个负的通胀。我们从金融危机08年以来是全球一直在放水,美联储放水4万亿美元,这一次又是放水3万亿,7万亿放水之后,我们觉得通胀还是相对比较的温和。
第一财经:谈到通胀,我们就必须要谈一下央行的货币政策,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令市场感到比较的失望,那么看最近市场的走势还是比较低迷,特别是一些高估值的资产遭遇到很大的压力,那么您觉得接下来经济复苏这么强劲,加上早前的量化宽松政策,目前在今年我们是不是应该期待美联储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收水的动作?
胡一帆:我们觉得美联储的收水的担忧为时过早,其实鲍威尔没有说会特别地去打压长端的利率,但是也讲到货币政策还是会保持相当的宽松。其实我们从上一波美联储的退出已经可以看到,美联储其实也非常的担心,一旦退出量宽之后,市场有个波动,现在的话我们就在讲,由于那么多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是大幅度推高了资产的价格,现在的全球名义的资产价格已经超过GDP的5倍了,所以确实是现在大家都不敢让价格有过大地波动。
所以我们觉得美联储会非常地谨慎,参照在金融危机当中,其实它跟市场不断地交流,但其实在2015年2016年都只是加息一次之后,中间又按下了暂停键。当市场微微恢复之后,其实在资产负债表上并没有采用主动地大规模缩水,而是采用到期不再购买的方式。而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在之前,美联储在去年强刺激之后,放水的速度大幅度的减缓,最近资产负债表也有点下降,看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又在悄悄地保持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第一财经:通胀还是比较的温和,央行的政策应该也不会马上收紧,那么资产价格继续攀高应该是一个可以预见到的结果。所以这对于全球来说会不会产生什么风险?
胡一帆:这个确实我觉得从中长期看还是有风险,我想这风险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现在放水不能停,停下来可能市场会有影响,就像美联储当时已经决定要货币常态化,但是由于疫情,又开始大规模放水,怎么才能够有效地对市场影响震动比较小的退出,确实是考验全球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