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作为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也意味着,2021年,国企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全国两会热议话题之一。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动已经确定的四批200多户国企混改试点。要打造一批新的标杆企业和典型的案例,要及时总结混改实践经验,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副总经理郝振山便在受访时指出,“中国海油严格对照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努力在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斯泽夫也表示:“哈电集团将坚持以改革为手段,推动自身发展,确保在今年完成国企三年行动改革目标70%的任务,同时还需要克服企业混改等挑战。”
除了政策层面频繁释放信号外,企业层面也有实际行动。
3月9日晚间,继中国联通之后,中国电信也宣布回归A股,拟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对于回A原因,中国电信表示,包括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云改数转战略落地;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早前,中国联通率先启动混改,引入中国人寿、腾讯、百度、京东、阿里、苏宁、光启、淮海方舟、兴全基金、结构调整基金等战略投资者,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央企混改的样板。
而此次中国电信回归A股,并透露将“引入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契合、能力资源互补、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人”,或也有望探索国企“混改”新道路。
众多政策和市场信号显示,2021年国改或将进入“加速度”阶段。
2021国改向纵深推进
2020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之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在快速推进。
在这一年时间里,尽管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各地国资监管企业仍实现营收29.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降幅从一季度78.9%的最低谷逐月收窄至8.5%。其中,江苏、四川、湖南、贵州、广西、海南、天津等9个地方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央企也奋力实现了效益正增长,2020年,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2.1%,而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原油价格、国际航空运输基本停滞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央企业的效益去年一季度负增长58.8%。
截至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4.5%,实现了“2020年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不高于64.7%”的目标任务。
进入2021年,作为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同样任务艰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也意味着,2021年,国企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
在1月1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曾表示,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2022年全面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2021年“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指出,其方向是指站在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和作用的角度。
“一方面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深入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投资、运行、管理机制;另外一方面从制度和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这项改革。包括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如混合所有制、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薪酬与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丁伯康表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李锦也指出:“把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即‘三做五力’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在李锦看来,随着国有企业地位的加强,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改变,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国有经济地位进行强调,但是整个企业市场化方向并不会改变。
深化“混改”是重点任务
具体来看,在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中,“混改”仍是重要看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及要“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很多要求,是一个体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混改。混改现在有一个‘双百试点’,即200个试点企业,包括100家中央企业和100家地方国企,还有200个科技示范企业。混改试点首先是实现混合所有制,要民营资本进来,非国有资本进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受访指出。
于2017年启动的中国联通混改一直为市场所关注。2017年8月16日,中国联通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公布了混改方案,宣布将引入包括腾讯、百度、京东、阿里巴巴在内的多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