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尹中卿: 宏观政策要逐渐回归常态,可适当降低个税促消费
时间:2021-03-11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要重视债务风险化解,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预计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左右。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其中,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指出,未来五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还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2021年疫情影响仍在,去年低基数加上前期需求释放,可能带来高增长的一年。但经济运行风险不少,比如就业压力比较大,要重视债务风险化解,避免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

尹中卿还指出,除了取消汽车限购等政策,促消费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根本在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可考虑继续、适当降低个税负担,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增加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疫情阴影下“高增长”的一年

《21世纪》:纲要草案没有对经济增长提出具体目标,只是要求GDP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尹中卿:我国历年的五年规划,从工农业增加值到国民生产总值,再到“九五”以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有增长指标的。纲要草案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是因为不确定性很大。这样能更好地争取主动,如果未来形势好转,目标就可能定低了,如果目标定高了,前几年为了达到目标可能会有点着急。

纲要草案虽没有提出具体增长指标,但也暗含着速度要求。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需要2035年GDP总量较2020年实现至少“翻一番”,在未来15年里实现翻番,就暗含着GDP增长指标。

《21世纪》:2021年会是怎样的一年?设定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出于什么考虑?

尹中卿: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2021年:疫情阴影、基数幻觉、长尾效应。

疫情影响,是底线思维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国外的疫情还在发展,我国还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复发”的压力。疫情对市场主体的心理、行为等都还留有“伤痕”“阴影”。

基数幻觉,就是无论2021年经济增长是高还是低,全年走势肯定是“高开低走”。因为2020年经济增长是前低后高,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是-6.8%、3.2%、4.9%、6.5%。所以,如果从同比增速来看,2021年经济增速肯定是“前高后低”。在研判2021年经济形势时,不仅要看同比速度,还要更加关注环比速度,甚至还要比较2019年同期的增长情况,这样才能避免被基数幻觉误导。

长尾效应,2021年经济增速可能比较高,部分在于2020年被压抑需求的释放。这在去年四季度时已经表现出来了,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速大概在6%左右的水平,但2020年四季度经济增速高达6.5%,增长势头强劲。

一些学者认为,今年“6%以上”目标的设定,从某种程度上看是比较“保守”的。因为去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了6.5%,若按照这个增长势头,6%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很多机构一般都预计我国GDP增速在8%-9%之间,甚至还有两位数的大胆预测。

我认为,今年之所以设定6%以上的目标,是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的考虑。从历史上看,预期GDP增速设定怕低不怕高,6%是底线,这样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才有稳定基础。

我国经济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还没有来得及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又与周期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在一起,一些重要领域长期积累的风险,也需要花时间逐步化解,经济目标不宜定得过高。除了逆周期调节,今年目标的设定还有跨周期平稳衔接的考虑,要考虑到未来5年、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宜大起大落,要保持相对平稳、可持续增长。

宏观政策回归常态势在必行

《21世纪》: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影响,我国出台了超常规的刺激政策,在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平稳运行的同时,也推高了宏观杠杆率。2021年宏观政策要求不急转弯,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如何看待今年财政、货币政策安排?

尹中卿:尽管与西方国家相比,2020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相对比较温和、留有余地,但与之前相比,还是超常规的。

2021年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不急转弯不是不转弯,超常规刺激政策逐渐调整、退出,势在必行。

财政政策转弯的信号很明确,赤字率从3.6%以上降至3.2%,地方专项债的额度略有下调,不再继续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

要知道,我国赤字率口径只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中的赤字,并不包括地方专项债,更不包括隐性债务。2020年名义赤字率虽然只有3.6%,但若加上地方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广义赤字率超过8%,这个水平并不低。到2020年底,地方债余额超过25万亿元,若加上地方隐性债务,部分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