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宗旨的能源战略,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能源法来统领,建议将能源法列入立法计划,并尽快颁布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马永生:
建议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煤油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的能源保供体系,使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成为消费增量的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新能源发展将更快,光伏和储能结合可构建安全、灵活、可调的多元能源系统,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在“3060”碳排放目标下,光伏将在我国未来能源格局中发挥更大价值。希望在培育光伏绿电市场化机制、创新“光伏+”模式等方面带来一线的实践思考和经验总结。
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话题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多位代表委员认为,“3060”碳排放目标的提出,为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更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引。进一步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重点,不仅是光伏、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石化等传统能源产业以及建材、制造、航空等行业内企业也在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达成而积极行动。
呼唤顶层设计
“‘3060’碳排放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目标清晰,必将加快推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储能和氢能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曹仁贤看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今年全国两会,曹仁贤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制定完善并颁布实施能源法的建议》。他认为,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宗旨的能源战略,必须要有更高层面的能源法来统领,建议将能源法列入立法计划,并尽快颁布实施。
加强顶层设计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申能集团董事长黄迪南的认同。他表示,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国家层面要制定碳排放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碳排放指标的计算口径和操作办法,明确在产业链的哪一段进行计算。对于氢能源、储能技术、生物质能等前沿技术出台扶持政策,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也建议从国家层面统一考虑作出部署,建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相互援助机制,明确禁止碳排放指标私自交易。同时要进一步探索氢能源、煤炭清洁利用等绿色能源利用形式。大力推动换电站建设,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降低充电成本和安全隐患。
激发万亿市场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根据此前提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基于上述背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马永生建议,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煤油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的能源保供体系,使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成为消费增量的主体。“中国石化与国家几个顶级智库签订合作意向书,启动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加快发展以氢能、地热等洁净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践行绿色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向净零目标迈进。”
“从节能环保产业来看,‘3060’碳排放目标将有力传导至每个具体领域,倒逼全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说。
在宋鑫看来,“十四五”期间传统清洁能源领域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新兴清洁能源领域中,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利用技术也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氢能、储能等能源技术逐步成熟。传统节能服务领域将进入模式转型期,新兴节能服务领域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电气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型,综合能源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拥有万亿级市场潜力。在生态环保领域,综合环境服务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加大,专业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环保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将形成千亿、万亿级市场空间。
能源产业谋变
“碳中和加速了产业发展,或许用不了5年,全球锂电产业就会进入TWh(亿千瓦时)时代。”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新能源发展将更快,光伏和储能结合可构建安全、灵活、可调的多元能源系统,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3060”碳排放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效管理,推进碳市场建设,带来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能源供给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