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深化改革的新布局
时间:2021-03-09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十四五”规划建议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是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继《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之后的系列性改革方案,对未来形成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从战略角度提出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方案》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的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战略布局,将为建设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高标准市场体系重在排除制度性障碍,致力于解决产权保护不力,市场准入不准营,公平竞争审查缺乏刚性,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锁、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减损市场主体利益等各种问题;通过深化市场改革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建立统一、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国内市场环节顺畅运转,使内需市场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通过扩大开放更有效地实现国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真正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

何谓高标准市场?可概括为“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市场。“高效率”指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高质量”指实现全国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高水平”指建立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建设国际化市场。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是对我国现有市场体制的简单整合,也不是照搬和对标发达国家的现有做法,而是按照我国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的新的市场体制设计。

高标准市场体系改革的五大重点

《方案》遵循问题导向,针对现行市场体系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询意见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和行动步骤。《方案》从制度改革的维度入手,明确提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第一,高标准市场体系核心是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方案》提出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三项基础性制度,目的就是要构建公平竞争市场机制。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体现了市场准入公平,规范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体现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政府有效发挥作用的结合。《方案》提出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查清市场准入隐形壁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标准,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我国之所以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各类自由贸易试验园区,目的就是不断改变传统市场准入机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制定全方位的市场准入规则。

产权保护制度体现了市场交易公平,是市场交易和运行的基础。产权改革和产权制度建设,必须围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展开。《方案》从法律制定和法律执行层面强化各类产权保护,特别提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保护以及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产权保护制度。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公平竞争的目的是实现准入公平、市场交易公平和市场机会均等,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方案》着重提出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出台例外规定适用指南,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2020年上海临港新片区已启动竞争政策试点,探索垄断协议豁免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山东自贸区均强化竞争政策试点,为我国加入CPTPP等高标准自贸协定谈判,促进市场国际化发展不断奠定先行先试的制度基础。

第二,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土地、资金、技术、数据、劳动力的顺畅流动,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前提,但要素市场一体化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方案》遵循问题导向,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加快顶层设计,制定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点任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创造条件,为形成统一要素市场夯实制度基础。

《方案》通过一系列试点和指导性意见,围绕五大生产要素提出系统化改革举措,例如“推进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建立健全省级用地审批工作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开展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试点”、“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建立常态化的退市制度”、“制定出台完善科技成果评级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数据市场的意见”等等。

第三,提高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市场环境质量。

《方案》提出强化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基础设施以提升市场环境质量,其中强化消费者权利保护是重中之重,包括制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