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欣欣)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0年工作回顾;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三、2021年重点工作。
盘古智库组织专家、学者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解读,观点汇编如下。
徐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原司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特别提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四五”规划的增长目标只用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提法,而没有明确具体的数值,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维持稳健提供了弹性空间。
徐林指出,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今年主要发展目标,涉及经济增长、新增就业、消费价格、能效提高、粮食产量等重要领域,还特别重点描述了财税、消费、创新、乡村振兴、开放、环保、教育、医保、住房、等领域需要采取的重点举措。让我们看清了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纲领。
徐林表示,报告花了很大笔墨谈到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进一步减税降费、提供更加精准便利的融资服务,这对于疫情稳定后经济的复苏和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还强调了要采取措施包容支持灵活就业,这些都是构成国民经济微循环系统的重要细胞和血管,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此外,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进行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去鼓励这个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商业推广,去鼓励各个领域采取节能减排和低碳能源替代、高碳领域脱碳的具体发展行为和举措。激励机制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财税、碳交易、碳金融、碳总量控制和分配等,完成任务的压力不小,时间也很紧迫。
管清友:调低增长预期目标是一次重大转变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今年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低于机构预期,主要是为了休养生息,同时引导经济转型,防范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意味着一系列政策的调整,特别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方面,市场对此要有充分认识。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0至2035年GDP要翻一番,年均增速4.7%就可以。考虑到现在的国内外局势、金融风险以及不可预知不可控的挑战,保守一点也可以理解。6%的目标确定后,鉴于今年一、二季度的高增长,一系列政策调整将陆续展开,对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视。
反垄断方面,“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继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再一次提反垄断,这是因为随着数字经济兴起,通过反垄断规范数字市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任务十分迫切,这也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基础。否则会带来社会分化、恶意排他、侵犯隐私等一系列危害。
毛大庆:改革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创新发展、营商环境改善、提升中小微企业水平的具体工作要求,对于平台型企业服务类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鼓舞与激励,指明了企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首先,改革创新依然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报告多次强调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规范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新的一年,企业的创新将受到更多市场化机制的激励,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与提升。
其次,营商环境的改善让民营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报告中提到,今后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
最后,对于中小微企业,政府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报告中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张明: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在8%左右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指出,在新冠疫情暴发一年多之后,“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的提法想必让市场理解得非常深刻。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相比,这次宏观政策刺激的确是在努力避免“大水漫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相当快。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亿斤以上”,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年度经济目标。张明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在8%左右,CPI增速约在1%-1.5%,不难看出,关于增长与通胀目标,中国政府给出的具体指标比较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