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中国还处在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吗
时间:2021-03-0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1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指出,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

这一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争议。

我在观察者网的评论区里看到有网友提出:“不一定都得是高端产业领先才叫制造强国吧。比如去年的口罩机、呼吸机等医疗工业用品,这么短时间就可以供应全世界,难道算不上强吗?拿英国来说,拿得出手的几样跟中国比较并不优秀到哪里吧,起码英国建造的核电还是中国中标的(作者注: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由中国广核集团牵头的中方联合体与法电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其他如航天、造船、铁路、新能源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这些英国哪一样出色啊?”

也有网友说:“能不能这样,工信部专门做一个报告,把所有的工业门类细化,每一个子类列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再列出中国与这个国家在这个门类中的差距,根据这个报告每年更新,看每一个子类里差距是缩小还是扩大了,别每次开会了就说我们还要30年。”

但也有很多网友对苗圩的说法表示认同。

“你以为你能买到的东西,都写着‘中国制造’,就是你真的强了?”

“强国标准是高端自主可控。我们大型盾构机、高铁、通信基站世界第一。但这不代表整个制造业。”

“作为一个自动化领域的人,我所接触到的制造业,从核电到水泥厂,从汽车制造到私人塑料加工厂,从卷烟厂到自来水公司,看到的是国外的‘设备’(包括合资企业产品,设计、技术、标准来自外资)在整条生产线中的占比不小。”

“中国强大的是‘最终产品’的制造业,可外国强的是制造业的制造业——从技术、标准,到设计、检测、高级工具,到核心设备与部件。举个例子,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C(个人计算机)和单片机(你家电视的遥控器都有)——几乎任何现代制造都离不开这三种控制中枢,如果外国不卖给你甚至不再允许你用技术、架构等知识产权许可,很多工厂马上停产,电梯停运。”

我常到制造业企业调研,也写过不少相关文章。在此针对“中国还处在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的说法做些梳理,并谈谈个人看法。

2

首先,要准确了解苗圩发言的内涵。

他的原话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很大,但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也要保持战略清醒,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咬定目标不放松,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可见苗圩的侧重点主要是中国制造业规模大而不强、门类全而不优的问题。

早在2015年11月8日,时任工信部部长的他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做学习讲座时就提出了“第三梯队说”。他说,目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当时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

中国之所以“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苗圩认为主要有4个不足: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

基于以上4点,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3

苗圩是2015年提出“第三梯队说”的。有没有依据呢?应该是有的。

从2015年起,中国工程院开始每年持续发布“制造强国发展指数”。该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统计,而且有一套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

由数据可见,衡量制造强国的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在权重设计中,规模不到20%,换句话说,“大”的作用不到20%,而“强”(包括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占比超过80%。

去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里,在被跟踪测评的世界9个主要国家中,美国以168.71分处于第一阵列,综合优势突出;德国、日本分别以125.65、117.16分稳居第二阵列,相对优势明显;中国(110.84)、韩国(73.95)、法国(70.07)、英国(6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