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经济发展在加速。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及科技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里程碑:一个是网际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另一个则是人工智能与数据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表示,当前科技发展正在迈向全新的3.0时代,必须以自有知识产权及自带技术的数字经济为主要发展道路。
作为香港的企业家,吴杰庄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制度及市场优势,不仅有自贸区特别政策可以打开对外力度,还有香港独特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必能助力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
在今年的提案中,吴杰庄提出了多个具有初创性想法,包括打造国际级保险科技园区、以保险服务中心为试点研究开发跨境支付保费应用场景、打造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数字经济培训中心及研究所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吴杰庄。
打造国际级保险科技园区
《南方财经》:今年你提交的提案内容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保险科技及售后服务中心。为什么会提出这项提案?
吴杰庄:近年来,国家在不断推动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计划于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我认为可以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及经济协同效应,利用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吸引国际保险科技企业的技术。一方面,解决及统筹持有香港保单的港澳和内地居民的咨询、理赔、续保等全方位支援。另一方面,考虑扩大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通过保险作为人民币平稳有序地国际化的应用场景作试点。
《南方财经》:你提出“重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自贸区打造国际级保险科技园区”,你认为应当如何吸引全球保险科技应用及研究团队落地?在后疫情时代,你对保险科技发展有什么预期?
吴杰庄:在吸引全球保险科技应用及研究团队落地方面,可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政策条件及与港澳的联动来带动全球保险科技团队落地。
截至2019年底,大湾区保险业保费收入约人民币1万亿元,占全国(含港澳地区)总保费收入约23%,潜力无限,还有上升的空间。加上国家推出不少政策,如2020年《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为大湾区保险科技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另外,因为有大湾区的应用场景,可考虑在这个基础下,培育更多的香港青年保险科技创业项目,长远通过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加大青年保险科技的发展。
《南方财经》:目前在深圳、苏州、北京等地推进了数字人民币试点,主要是零售场景为主,为什么你提出“以保险服务中心为跨境支付及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试点”?
吴杰庄:香港拥有独特的优势,不但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时亦是多年来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能产生很大的功能和定位。而保险服务方面,不少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保费缴交是其中一项可研究和考虑的重要跨境支付试点,也可通过这个应用场景来落地数字人民币的具体使用。
《南方财经》:你提出“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以数字人民币为主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你认为这个平台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吴杰庄: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大致有两类:第一种数字资产是指一切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内容,例如各种数字化的数据、软件代码、文档、图片、音频对象等等,均可被认为是数字资产;第二种数字资产则是把资产以数字化的形式登记、储存和流通,如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权益、文艺收藏品。这几个类型的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数字资产交易所来做一个交易。我认为有几个作用可以发挥:
一是可以促进大湾区及深港在新领域进一步合作。设立数字资产交易中心,能够很好地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资金汇聚与前海在深港合作方面“桥头堡”的作用,便利化专利技术、软件产品、专业服务产品等资产资源的跨境流动,推进深港两地在科创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联动合作设立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可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发展数字经济市场;可在中央支持香港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背景下,通过香港平台开展跨境数字资产交易业务与监管的探索,努力打造数字资产国际枢纽港。
建立数字经济培训中心及研究所
《南方财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你看来,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吴杰庄:一是整个产业链的重新分配。因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其实都是一个新尝试,会改变原来的供应链、物流链。中间如何分配和合理改造是必须要注意的。
二是政府的法律法规对业界的影响。政府的法规法律要给一个有序的市场空间发展。老百姓可能没有太了解中间的一些内容,这个教育很重要,让他们重新去了解这个新游戏规则,会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南方财经》:你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数字经济培训中心及研究所,是否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做一些教育?
吴杰庄:去年中国有一些机构或公司进入了美国的“实体清单”。其中有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