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珍宝还是魔鬼?
时间:2021-03-0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近期的全球金融资产里,没有一个话题能像BTC这样炙手可热。最近一轮BTC升势,自2020年3月4210美元,一路涨到今年2月的最高57790美元①,涨幅超过13倍,不过在创下历史新高后,比特币突遭波动,甚至一度暴跌19%。

整体来看BTC涨幅依旧惊人,考虑到很多BTC投资者会以期货的形式在平台带杠杆下注,所以部分顺势投资者的收益无疑是惊人的。

这样亮眼的表现给BTC带来更多的并非赞誉,反而是质疑:

前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一在《纽约时报》活动上表示,“就其用途而言,我担心比特币通常是用于非法交易。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交易方式,处理这些交易所消耗的能量是惊人的。”

比尔盖茨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他不是比特币的粉丝,因为比特币的开采会消耗大量能源,对环境造成影响,他为马斯克以外的其他投资者感到担心。

巴菲特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BTC是一个赌博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对他来说不是投资。

其实,对BTC持有负面看法的知名投资人士、金融大佬并不在少数,但BTC的支持者也众多。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要给这种神仙打架的论题赋以结论,而是觉得BTC这个事物正在冲击人们对传统货币等价物这一概念的固有思维,并且正在对当前的大类避险资产构成挑战。

我们一点点来分析一下。

一、BTC到底是不是货币

我第一次真正了解BTC是在公司研究所举办的一次策略会上,在跟一位盈利过千万的BTC投资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后,又系统性地做了一些了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2019年上半年的比特币刚经历过一轮4倍上涨之旅,这也是BTC的投资者第一次面对如此级别的涨幅,当时能够全面认知这种事物的人还较少。

在初步了解了BTC之后,我对这种把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网络地址当做货币的行为充满了质疑。

应该说是BTC把区块链这种技术引入了全球视野,在BTC被创造之前,区块链技术并没有被大家意识到,中本聪这个传说中的BTC设计者也从未被证实存在。但从2019年开始,就连我国的高层领导都组织了政治局会议专门学习区块链技术。

我理解BTC的本质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出的有限个网络地址,在这个算法之下,地址总量恒定为2100万个,无法增加,也无法被篡改,这也是BTC投资者认为其不同于信用货币能够不断超发的观点之一。这个算法之下每一个地址就是BTC的密钥。(密钥丢了就永远也找不到了,每年都有丢密钥这样的新闻)

但问题在于,我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创造其他的有限区块系统,而事实上也已经出现了,比如后来者莱特币、火币,甚至最近流行全美的狗狗币。甚至据说只需要花几十块钱买一些EOS,就可以在EOS的区块链网络上发行一个代币了,名字、数量还可以自己定。

这就是我当时质疑比特币最大的疑虑了:与传统货币的概念完全不同(这东西也能叫货币?),而且是否真正的稀缺?

一直到不久之后facebook宣布发行Libra,才让我对BTC有了更启发性的了解。

传统金融学书籍告诉我们,现代信用货币的本质是发行主权国家的信用背书,美元如此,津巴布韦币也同样,但后者完全无法与前者抗衡,那facebook若依托其全球用户生态(背后可以是全球物资贸易生态),构建这样一个交易体系,那首先对于含金量不是那么足的主权货币无疑是灭顶之灾。美联储也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Libra到现在也没得到美国货币监管部门的批准。

所以事情进展到这一步,你是否对BTC所隐含的破坏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这才刚刚开始。

二、信徒在减少的黄金资产

这个话题可能会引发争论。黄金是传统的避险资产,自人类贸易文明以来、已在全球硬通货舞台上待了太久。黄金自上世纪大萧条之后一直与美元汇率及通胀预期保持着不错的相关性。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黄金储备一直是美联储发行美元的本位资产,尽管金本位在上世纪70年代取消,黄金也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货币等价物,2009年美联储及全球央行开始第一轮大印钞之后,金价爆发式上涨。

但今年开始事情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全球央行比上轮QE更大规模的印钞,令信用货币发行与黄金本位的关系更加淡化,而各国央行对黄金资产的定位仿佛从储备更倾向于了投资。

更重要的是,比特币在美联储的大印钞浪潮中,价格暴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黄金避险功能的趋势,仿佛要成为新生代人群所共识的储备工具。新生代年轻人选择这种独立于政府体系的电子货币,也与部分欧美人群对货币当局的大印钞行为失去信任有很大关系。

与此同时,BTC的货币环境也在发生改善,2020年全球知名在线支付系统PayPal允许用户在其平台上交易BTC、以及购物。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将数字货币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类别对待。

不过对BTC最为重要的影响,是各主权当局的监管态度。从目前美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发展来看,各国政府可能更倾向于把虚拟资产纳入合法发牌监管范畴,而不是一味拒绝。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加坡星展银行推出“星战数字交易平台”,为四种货币和四中最成熟的加密货币提供相互兑换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