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迎新历史机遇 金融机构跑步入场
时间:2021-03-08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老龄化挑战、养老问题成为2021年两会关注热点。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期末,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今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养老相关的建议和提案,包括加速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与服务、对相关养老金融产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

在3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保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除了加大商业养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支持力度外,全国人大代表、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还表示,还要调动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主体积极性,增加金融机构供给能力,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

利好头部险企:发力养老“三支柱”建设

众多金融圈内的代表和委员,将焦点放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建设上面。

比如,监管方面,赖秀福建议加大对养老金第三支柱的支持力度,强化制度建设,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扩大第三支柱覆盖面和供给能力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则建议明确“第三支柱”涵义、内容和范围;加大税收和财政优惠补贴政策力度和覆盖面等。

又如,行业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的提案聚焦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据了解,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和第二支柱的覆盖范围均有限,第三支柱成为最优选择。”周燕芳分析指出,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发展极不均衡。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收支压力将更加凸显,国民养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迟滞且空间有限,难以突破覆盖面小等困境。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计,未来5~10年时间,将会有8万亿~10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在此背景下,国家政策正在推动养老第三支柱崛起。

“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成为近两年多次在重要政策文件和公开场合中被提及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0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在国家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下,‘十四五’时期,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周燕芳也提出,明确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定位,鼓励产品服务创新。建议将保险系产品作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初期的产品主体。支持保险业先行先试养老金第三支柱并进行深化和扩大推广。

国泰君安最新研报分析认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崛起利好大型险企。商业保险公司得益于前期产品试点经验,预计更利于抢占个人商业养老险市场先机,预测对人身险保费的增量贡献在1.6%~7.8%。大型险企得益于产品端的经营资质以及服务端的养老产业布局,预计更容易满足客户从“赚取养老金”到“运用养老金”的一站式养老需求。

金融机构入局: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多位委员代表均提及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方面的建议。赖秀福提出,建立丰富的市场化、多元化第三支柱产品体系,满足人民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消费能力的养老和养老金融需求。

通常来说,第三支柱产品体系涵盖保险、银行、资管等多类型的产品。从国际经验看,以德国为代表的成熟第三支柱产品体系以保险类产品为主,占比70%左右。美国的第三支柱则是以资管产品为主体,占比65%。周燕芳表示,“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资管类产品为辅,更符合我国当前需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指出,从养老金融市场的现实参与情况来看,公众的养老金融知识相对有限,在养老金融市场参与上主要关注资金的安全性,愿意承担的风险相对有限,养老投资主要配置与银行存款或理财、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等低风险产品上,对于其他风险相对较高却可能获得高收益的产品如股票、基金、信托等养老金融产品的配置有限。

赖秀福在提案中表示,加快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建议将保险系、信托系产品作为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初期的产品主体,支持保险业、信托业先行先试养老金第三支柱并进行深化和扩大推广。

记者注意到,目前,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已积极投入养老服务产品供给。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养老主题理财发行数量达442只,是之前6年总和的5倍。目前发行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