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1-2月贸易数据:出口大幅上升的三个来源
时间:2021-03-08 00:00:00来自:民生证券字号:T  T

事件

中国2021年1-2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60.6%,前值增18.1%;进口增22.2%,前值增6.5%;贸易顺差1032.6亿美元,前值为逆差72.1亿美元。

出口大幅上升有三个来源

2020年同期疫情扰动导致的基数低是出口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与疫情前相比,出口仍有显著提升。1-2月出口金额较2018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6.7%、32.7%。

二是海外制造业加速复苏,叠加财政刺激,拉动出口增长。海外疫苗接种范围加速扩大促进制造业生产恢复,持续提振对中国供应链的需求。三是“就地过年”政策。“就地过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节假期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因此一部分海外订单得以提前交付。从产品类别看,由于美国地产进入上升周期,持续火热,房地产相关商品出口高增。

考虑到价格和基数,进口表现较为稳定

进口增速上行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国内经济稳定恢复,二是价格上涨。国内生产保持高景气,制造业PMI指数已连续12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此外,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从去年末开始持续上涨,为进口金额带来支撑。截至3月4日,CRB现货指数较年初已上涨9.2%。

2021年我国出口依然可期

美国当地时间3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50票赞同,49票反对,通过了1.9万亿美元新冠纾困救助法案。这意味着美国财政刺激离落地又近了一步。2月非农增长远超预期,美国疫情大幅回落快速提振劳动力市场,反映了美国经济正在进入上升通道,且内生需求将会继续扩张。财政刺激的溢出效果有利于我国消费品和耐用品出口,而制造业复苏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带动中间品、资本品出口。另一方面,受到春节假期影响,我国1、2月PMI新出口订单环比出现下滑,而同时2月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出口额明显反弹。但我们认为,这并不代表着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在未来将大幅削弱。一是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重塑,部分出口商品粘性较强,如机电、家具、化学品等,二是可能出现需求下降的部分出口商品,如防疫用品,将被疫苗、出行类消费等其他需求对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21年我国出口依然可期,季度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

风险提示:

疫苗效果低于预期,中美关系恶化。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