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观点:
全球再通胀交易的缘起。再通胀交易始自去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彼时至今,美国小盘股的表现比大盘股的表现要好,周期股的表现比成长股的表现要好,都是非常鲜明的再通胀交易的逻辑。再通胀交易加剧的因素是这轮美国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的通过,现在是“疫情好转+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组合。
超级商品周期来了么?商品周期已经启动,但是不是超级商品周期就来了,我们持一个相对谨慎的观点。供给端有弹性的调整、需求端“超级发动机”的匮乏、货币政策上的边际收敛(或预期),是我们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理由。当前,商品市场的分化和波动其实是在加大的,“追高”的风险可能会超过“踏空”的风险。
美债利率的上升幅度。把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做一个分解,目前通胀预期基本上已经稳定,而实际利率开始出现上升迹象。因此,只要认可美国经济往上的大方向,实际利率就会继续往上,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会继续往上。我们认为,真实的因果关系可能是,美国经济修复,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同时导致美国企业盈利增长更强。
从ExcessCAPE来看,目前依然处于美股占优于美债的状态,还没到看空股市、看多债市的拐点。
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启示。美国二季度通胀处于高点,中国二季度PPI也是高点,两国通胀共振走高。但两国的货币政策应对应该不同。有句话说得好,“东方不亮西方亮”。
我们现在可以“东方不试西方试”,也就是让美联储先试,观察美联储政策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然后中国再根据通胀、经济的变化来灵活调整自己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