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时间:2021-03-04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人口政策、延迟退休、平台反垄断、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教育、知识产权、粮食与种业安全这十二大热点,是打开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钥匙。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重点提案的关注重点。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一些重大改革也将发力。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是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相关提案,提炼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人口政策、延迟退休、平台反垄断、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教育、知识产权、粮食与种业安全十二大热点。

科技创新:如何通过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位居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民盟中央《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建议,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扩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上市进度。

科技创新还需要在前沿、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布局。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例,农工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我国6G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的提案》建议,大力推进我国6G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加快卫星互联网发展规划布局,组建新型国家联合攻关团队,攻克技术、材料和工艺、制造、集成等领域难关。

科技创新的根本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会主委庞达调研发现,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中提取的绩效收入是连同科研人员的工资薪金等收入统征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大多在20%以上,甚至达到高限的45%。他建议,对“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中提取的绩效收入”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议题,已成为各民主党派2021年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怎么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国两会”的首要议题。

全国两会将审查、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的一些量化指标、关键数字令人期待,比如经济发展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耕地保有量、空气质量、重点工程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相关提案发现,科技、新能源汽车、医药、文化、油气开采、房地产等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当受关注。

仅以汽车后市场为例,2020年国内市场容量已达3万亿元,包括燃油电力供应、二手汽车金融等十余个细分行业,全国工商联《关于提高对汽车后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将汽车后市场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提案》建议,将汽车后市场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能够有效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是核心任务,而土地、数据等要素如何市场化配置也备受关注。全国工商联提案就建议,严控新增商办用地供给,配合产业发展进行土地资源精准匹配。

新发展格局:开拓哪些新的消费增长点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民建中央《关于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制造业振兴的提案》建议,继续降低跨境流通与国内流通成本。进一步开辟“欧美”之外的外贸主战场,应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内区域联动相关机制,推行医保、社保等跨区互认,支持和鼓励企业跨区经营,减少人员、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限制和成本。

民进中央《关于深化供需双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则建议,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和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消费市场监督机制。

“中长期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大循环必须进一步发挥内需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把消费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予以统筹谋划,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特别是用结构性改革来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近日表示。

收入结构、养老体系、新的消费增长点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全面促进消费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如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后,乡村振兴关乎高质量发展成果。

民进中央《关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建议,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