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股市、国债、黄金价格大幅回落,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冲破1.6%,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后续会如何演绎?
美债收益率为何快速上行?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近期全球疫情拐点出现的概率上升(主要经济体新增病例人数明显下降),以及疫苗进展速度快于预期,带来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快速修复的预期;二是能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升的通胀预期。
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将如何影响其他类资产价格?首先,美债收益率上行直接压低美国国债价格;然后,美债收益率上行速度超过欧债、英债、日债,带动美元指数上升;第三,美债收益率上行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无风险利率对高估值资产开始形成向下压力,即“杀估值”迹象显现;第四,美债收益率上行带动实际利率上行,对黄金价格形成压力;第五,美债长端利率上行拉升MBS债券收益率,对房地产销售形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美国房价。
后续美债收益率会如何演绎?美债收益率将进一步上行,但空间相对有限,突破2%的概率不高。一方面,随着疫情的消退,全球经济复苏是较为确定的事情,那么需求复苏带来的无论是通胀预期上行,还是流动性边际转紧,都将进一步推升美债收益率。但另一方面,当前的高估值资产已经对1.6%左右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做出了反应,那么进一步的收益率上行如果引发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回调,可能令美联储对长端利率做出控制,从而约束收益率的上行空间。
大宗商品价格能否进一步上涨?从需求、供给和流动性三个层面上看,铜和原油等工业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不高。从需求来看,尽管全球经济从疫情中的复苏是大概率事件,但经济增速超预期的概率可能不高(也就是说,当前的工业品价格已经隐含了较为乐观的需求预期);从供给来看,随着疫情的消退和价格的上涨,供给加速扩大的概率更为确定(无论是新兴市场的生产恢复,还是航运价格的回落,证实了这一点);从流动性来看,美元流动性难以进一步宽松(从虚拟货币价格的调整,以及美债收益率的上升,得到证实)。那么,当情绪回落后,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开始向下调整,但预计空间有限。
美债收益率的上升可能只是A股调整的其中一个因素。春节后,A股顺周期标的大幅上涨,同时前期抱团标的大幅调整,从而对指数形成较大下行压力。从传统的美债收益率对A股影响渠道来看(汇率、情绪和基本面),本轮A股调整主要在于情绪层面。但影响美债收益率上行背后的两大因子(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升温),可能是A股调整的“导火索”。本轮A股调整的最明显特征是“杀估值”,同时叠加抱团标的从“正反馈”向“负反馈”转变(上涨时申购加强,下跌时赎回加强)。后续A股企稳可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高估值”标的调整到相对合理水平,二是流动性重现转向宽松。
风险提示:疫情出现新的变化;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收紧程度高于预期;中美关系出现不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