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让与会代表和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心潮澎湃。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千年梦想,圆在今朝,创造彪炳
史册的人间奇迹
2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点赞这位新时代“愚公”。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位于井底。交通不便,乡亲们年复一年地在“井底”穷熬着。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
路通了,村里一步步发展起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这份荣誉让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今后要更加努力回馈乡亲们。”毛相林说,村里下一步计划安装环保处理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吸引更多游人,让村里人日子过得更好。
“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西武乡县故县乡五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国田激动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密码。”他说。
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党工委书记黄久生说:“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近年来,他依托流动党支部,组织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累计带领40万人次农民工务工增收。
“春节后农民工务工需求旺盛,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为群众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现场听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名字,老父亲黄忠杰红了眼眶。
在这场斗争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18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这让我心里激动又感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郭子涵眼含泪光。
郭子涵的父亲也是一名扶贫干部。2019年9月2日,在父亲殉职整一个月的那天,当时年仅23岁的姑娘主动接过父亲的接力棒,走进山西省陵川县台北村,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修路、建蓄水池、引进连翘茶加工扶贫车间……郭子涵将村里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我想对父亲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胜利了,特别遗憾您没有看到这一刻,我替您见证了这一切。我也告诫自己,继续向前,勇敢前进。”她说。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伟大实践铸就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再唱花儿等你来……”一部热播的《山海情》让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成了“网红”打卡地。20多年前,宁夏西海固贫困群众在政府号召下移民搬迁到贺兰山脚下,在福建援助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
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表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等让他印象深刻。
“总书记倡导推动闽宁协作,有力促进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启示我们要探索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走出东部和西部共同繁荣之路。”张文说。
春意盎然,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游客络绎不绝。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贫困山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当时,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到2020年已增长到18369元。这次大会上,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村支书施金通激动地说,十八洞村干部群众努力探索“精准扶贫”,依托当地条件,发展山泉水厂、种植猕猴桃、发展旅游业……村民富了,以前村里很多光棍都脱了单。
施金通说,十八洞村要让村里的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争取一年一个大台阶,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一千万元。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集团扶贫项目已覆盖全国16省份57个贫困县,助力超49万人实现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国强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将好产品通过集散地快速运到城镇,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增强脱贫群众致富能力。
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从国务院扶贫办到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苏国霞见证了这段历史。
“我们立足国情,把握规律,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