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用绣花针穿越大山
时间:2021-02-25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一进院门,马来西麦就大大方方迎了上来,高挑的个子,清秀的面庞,她笑着招呼:“进来坐,进来坐。”

今年32岁的马来西麦是一位普通的东乡族妇女,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对她来说,作为女主人开门迎客——这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放在以往却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客人来了,我就在厨房里做馍馍、炒菜,不能出来见人。”

“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说的就是马来西麦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这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抬眼四望,散落的村镇深陷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沟壑与山陇盘亘交错,围住了东乡族人们的人生。

笼罩在贫困之中的东乡族女性,更是被牢牢锁在了灶台边、田梗上。传统观念告诉她们,书不必多念,要早点嫁人,侍奉公婆、带娃娃,不可抛头露面,更别说出去打工。

繁杂家务的空闲,她们会坐上炕头,拿起绣花针,把细密的心思绣进一方小花。这是东乡族女孩子从小就会的技艺,但她们没想到的是,如今这小小的绣花针,正牵引着绣娘们美好的向往走出家门、走出大山。

到绣坊去

马来西麦说话声音柔柔的,话停下时便眨着眼睛,抿着嘴笑,还有一丝怯生生。“我以前一看见人就害羞,不爱说话,害怕说错。那时候买件衣服也要和妈妈一起出去,一个人不敢出门。”

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除了大哥之外,其他的孩子都没能上学。18岁时,马来西麦就出嫁了。

以前在东乡,女孩十几岁出嫁,二十出头领着三四个娃娃,是十分常见的。丈夫的传统称呼唤作“掌柜的”,这意味着男人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女人的钱都是伸手要来的。好一点的“掌柜的”赚些钱带回家里,不好的就自己花光了。家里除了一天两三顿饭,啥也没有,妇女只能剪点头发、卖个破锅换一点零花钱。

马来西麦的丈夫前年冬天回过一次家,然后又出去打工了。至于去了哪儿、工作挣多少钱、什么时候回来,马来西麦也说不清。

这一切都被90后东乡女孩马箫箫看在眼里。马箫箫很幸运,从小跟随父母离开东乡到兰州上学。一次偶然回到东乡重逢儿时玩伴,她惊觉女孩们仍在延续上一代的轨迹,背负着守家的命运。玩伴自豪地送了她一双自己绣的鞋垫,“这个这么漂亮,怎么能只垫在脚底下呢?”马箫箫接过来,萌动了一个想法,让姑娘们的绣品走到外面去。

东乡传统的绣法是“剁绣”,画出图、绷上布,针从背面穿进去,稍稍错开针脚,再拉出来。一针紧靠着一针,娴熟的绣娘落针飞快,线条利落,不一会儿正面便绽开了明艳的花朵,表面摸上去绒绒的。

很快,马箫箫的土本土刺绣工坊在家乡办起来了,绣坊还得到了碧桂园东乡县扶贫队伍的支持,一同组织绣娘培训、开发产品、联系订单。

然而,培训刚开始动员便碰了钉子。

刺绣本是闺阁中的手艺,绣品以前都用来做嫁妆、送亲友,东乡妇女们没想过刺绣还能赚钱。

去绣坊也得不到家里人支持,“家里活儿谁干、娃娃谁带?”碧桂园扶贫干部张维平说,在村里开培训班的时候,有的人早上骑着摩托车,来门口看一眼就走了,“哎呀这不划算,还不如坐在家领上几十块低保呢。”

即使来了,家庭主妇们仍被琐事所累。“说好了9点来,快11点了才见到人。课上到一半,就跑回家给孩子做饭了。还有人说亲戚来家里,然后就3天找不到人。”张维平回忆起动员时的困难。

这时候,组织工作就要讲究方法了。“一开始培训,我给每个人发30元钱补贴,但人家来这儿坐一坐就走了,像打个卡一样就来赚30元钱呢。”张维平改了主意,同样一笔钱,设置成奖学金,班上最勤奋的、绣得最好的评作一等奖,直接奖励300元,绣娘们的积极性就上去了。

多舒服,多自由

培训完成后开始接订单,绣娘们尝到了甜头。

今年51岁的马阿西也家住果园镇,后院黄土坡上挖了3个窑洞,分别养着1头牛、5只羊和10来只鸡,另外还有3亩地种苞谷和洋芋。光靠这些并不够补贴家用,马阿西也还能用刺绣赚得一笔收入。

她是一名刺绣好手。十二三岁的时候,马阿西也在妈妈跟前看绣针飞舞,自己也偷偷拿上一根线,在小香包上绣出了第一片花瓣。“妈妈刚开始知道了还会骂我,后来看到我绣的花,也不骂了,说这是我自己绣的,就留着做嫁妆吧。”

马阿西也如今是当地的刺绣带头人之一,带领村镇周边一百多位绣娘培训刺绣、接绣品订单。

“前些年县里妇联组织妇女做串珠工艺品,做好的都收购,我那时赚了1050块钱,高兴坏了!”马阿西也眯起笑意。她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动员身边的妇女做刺绣。

一开始也很难,马阿西也要把布贴好、画好画,拿着材料亲手送到妇女家里,“我就给她们说,不要嫌几块钱划不来,干家务间隙做几个,就是几十块钱了。低保靠不住,手里有这个技术,双手动起来,每年每月都有收入。”

现在,越来越多的绣娘加入进来。一个月能赚六七百块,勤快点甚至能赚一两千,这对绣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旁边村里有一个单亲妈妈,第一次领到了420元钱,拿到手就哭了。”马阿西也回忆。

从村里往返县城的小面包车要20元钱路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