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秩序。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93%的经济体将陷入经济大衰退。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带动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正成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值达到了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7.7%。
作为制造业大市,近年来苏州正发力数字经济,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
《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苏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
发力数字经济
从新年第一会再到政府工作报告,数字经济都成为苏州今年的重点任务。
1月4日,苏州“新年第一会”聚焦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提出到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700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以上,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先导区、数字开放创新区和数字政府样板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大会还发布了《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方位服务对接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许昆林还说,当前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力量。“对苏州来说,拥有3万多亿的工业底盘,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新的问题一直存在,相比其他城市,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
根据苏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新的一年,苏州重点做好“八个聚焦”,其中第三点,就是聚焦数字经济,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专家兼副院长贺仁龙对第一财经表示,苏州是制造重镇,侧重在经济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制造业数字化,然后拓展治理与生活数字化。从苏州也提出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通用来说,未来将会逐步形成长三角数字化治理综合平台,实现优秀场景与应用的共建共享共用。
2020年,苏州相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5.66亿元,增幅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30亿元,增幅13.5%,增速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的相城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区”。
1月23日,相城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相城区区委书记顾海东指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有许多相通之处,两个产业创新性强、融合度高、新动能足、容载力大,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
“要精准施策,加快打造两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以平台项目为支撑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大发展,让优势产业始终处于领先领跑地位;以企业梯队为关键全力推动创新能力大提升,打造创新企业集群,紧盯科技创新前沿,大力引育创新人才;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全力推动数字技术大应用,让数字技术为制造业全面赋能;以智慧建设为方向全力推动数字服务大转型,一方面,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数字化服务;以业态升级为突破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大跨步,着力做大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激发传统文化资源活力,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顾海东说。
当天,相城区发布《苏州市相城区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相城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扶持政策(试行)》。提出未来三年,相城区将依托四大国家级战略优势,建设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
率先布局数字金融产业
在去年10月深圳完成第一次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工作后,2020年12月11日,江苏苏州也启动了相关试点。经过前期的报名登记、数据准备、摇号中签、公证处现场公证,苏州面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共发放了10万个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共计人民币2000万元。
苏州试点与深圳试点最大的不同是,首次增加了数字人民币电商平台的线上支付场景和“双离线”功能试点,同时广泛展开了“碰一碰”功能的使用。
目前,相城区已建成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共计7500余家,在全国率先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党费交纳、智慧停车、交通补贴发放、智慧商圈建设、税费交纳等领域,全力打造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主阵地。
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离不开相城近年积极布局数字金融产业。
2017年,相城区开始打造“一园两基地三中心”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相城数字金融产业园、上海证券交易所苏南基地、中国(苏州)创投数字研究基地、数字金融服务中心、数字金融规划展示中心和长三角路演中心。
2018年11月,相城区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