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这两年
时间:2021-02-20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一个世界级活力湾区已显现雏形。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的“一号文”,该方案围绕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做了具体部署,提出争取国家支持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人才管理改革、人才要素流动、人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试验等。

实际上,不唯人才特区,《规划纲要》发布两年间,大湾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地规则衔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多个方面可谓全面开花。自中央到广东,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大湾区城市加速融合发展,一个世界级活力湾区已显现雏形。

暨南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海陆空立体交通已基本成网,区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规则衔接不断推进,要素流动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超级通道”按下快进键

版图绘就,必先搭建交通骨架。硬件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大湾区建设中一马当先,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甫一通车便成为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动脉之一。

如今,珠江之上横亘多条过江通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车流不止,人流、物流畅通东西,早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通道”。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加速,深珠通道规划也正式过审,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将再为大湾区加速发展增添动力。

除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进入快车道,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也被提上日程。包括深汕铁路年初已开工,深茂铁路预计2025年通车,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等多条城轨规划建设按下“快进键”。

而此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也明确提出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规划提出,要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等于为湾区交通一体化按下了快进键,城市群互联互通的步伐也将大幅提速。

例如,广州通过开通12条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线路,已累计发送旅客14万人次,通过50公里以下短途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打造出一个覆盖大湾区城际及市内接驳的公交线路网络,这极大方便了城市群的互联互通。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尽快形成,其意义不止在于城市间交通的互联互通,更大意义在于通过交通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了经济辐射半径,最终实现了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

广佛同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广佛10年间交通网络的融合,带来了产业协同互补、人员密切流动。而依托广佛地铁的便捷通勤,广佛双城在交通互联、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融合一体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催生了全国唯一的“双万亿”同城化城市组合。

通关口岸的“硬联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亮点之一。在珠海,2020年8月投入使用的横琴口岸,凭借“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查验模式,将粤澳通关从“两地两检”变成“一地两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条新的“超级通道”;在深圳,皇岗口岸重建项目已破土动工,莲塘口岸建成开通,深圳湾口岸启动24小时通关。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的逐渐成型,正在加速改变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试验田”蹚出规则衔接创新路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当务之急是要将大湾区内部的相关规则统一起来。

在他看来,大湾区要有竞争力,首先内部规则一定要统一起来,至少要对接起来。内部规则统一才能强化内部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这在“十四五”期间非常迫切,否则,将影响大湾区竞争力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实际上在《规划纲要》公布当年,“粤港澳大湾区11项关键领域规则相互衔接”即成为广东省相关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不乏“资金跨境流动与监管规则对接”“教育、科技、人才等相关规则对接”与“法律制度相互衔接”等多项内容。

但规则衔接并非易事。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要推动三地之间规则衔接,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并无先例。

破冰探路,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早在2013年起,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便已经探索实施港澳台居民与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得益于此前探索,2019年3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按照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