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中国经济:稳字当头 改革可期
时间:2021-02-18 00:00:00来自:经济观察报字号:T  T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GDP突破百万亿,同比增长2.3%,中国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的走势如何?

经济观察报于2021年1月20日至2月2日在对20位知名金融机构、企业首席经济学家进行了2021年宏观经济问卷调查,六成受访者认为2021年GDP增速会在8%以上。今年,七成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经济增速强劲回升;四成为其它观点:诸如“偏乐观,经济增速在8%-9%;谨慎乐观,如果疫情控制住,全球经济强劲反弹,中国经济有望加快复苏;如果疫情没有控制住,全球经济重启受阻,中国经济可能在较低水平上实现正增长”等。

疫情影响下,2020年四个季度GDP实际增速分别为-6.8%、3.2%、4.9%、6.5%,但正逐步回归潜在增长率。

新冠疫情先控、保有相对稳健性优势的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中求进”?其宏观预期如何?货币政策风向怎样?有何潜在风险?

也许可以用“稳字当头、防范债务风险、改革可期”等关键词勾画出2021宏观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5%,中国经济增速为8.1%。

宏观预期:偏积极

“2020年是经济的修复年、政策的宽松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资的爆发年。虽然很多人都认为2020年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但却是投资较好的一年。”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说,有别于2020年,2021年是经济的复苏年、政策的回归年、改革的深化年、投资的分化年。

而熬过2020,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曙光乍现?“持悲观态度,全球经济同步下行”选项占比仅为3%;45%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认为保持复苏态势;还有35%的受访者认为“由中国一枝独秀,走向中美欧复苏共振”。

此外,今年95%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新冠疫情反复及疫苗的成效”;仅一位经济学家称是“美国加码宽松刺激政策,能否提振经济”;而去年有四成受访者认为这一因素是“贸易摩擦”。

2021中国经济形势来看,七成受访者选择“持乐观态度,经济增速强劲回升”,而去年这一选择为48%。填写其它观点的有三成受访者,诸如:“偏乐观,经济增速在8%-9%”、“谨慎乐观,如果疫情控制住,全球经济强劲反弹,中国经济有望加快复苏;如果疫情没有控制住,全球经济重启受阻,中国经济可能在较低水平上实现正增长”、“总体乐观,向潜在增长率回归”、“全年不悲观,上半年在潜在增速上运行,下半年回落至潜在增速下运行”、“与正常年份相比偏低”、“增长不平衡,有潜在风险”等。

由此可见,受访者总体偏乐观的宏观预期较为一致。

就“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曲线”来说,九成观点选择“前高后低”,仅一位经济学家认为是“同比前高后低,环比前低后高”。对2021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的预测上,九成受访者选择50%~52%之间;仅一成观点认为“52%以上”。“CPI的指数区间”选项,55%的受访者认为是“上涨2%以下”,40%的受访者选择“上涨2%~3%”,仅一位经济学家认为“上涨3%以上”。

风向:不急转弯

如果说,2020年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那么,2021年的货币政策思路可能亦是一以贯之,力求稳健把握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按照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的话说,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就2021年全年货币政策走向,四成受访者认为“稳健偏松”,35%的人选择“稳健偏紧”;25%的人认为“适度宽松”。而去年则是56%的受访者认为“稳健偏松”,44%的人选择“适度宽松”。

我们也注意到,2020年为应对疫情稳增长导致宏观杠杆率大幅提升,当前为稳杠杆需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定;也这是缘何央行官员此前数次强调“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去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事实上,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从央行操作来看,这一轮货币政策从“宽货币”向“稳货币”过渡的周期始于2020年5月。

另外,55%的受访者预测,2021年存款准备金率不会调整;30%的受访者认为“下调1次”,5%的观点认为“下调两次”;10%的观点称“8%左右定向下调两次”。

80%的受访者认为“不会降息”,15%的人选择“降息1次”,5%的观点称“可能降息”。去年则有36%的受访者认为“有一次降息”,“不会降息”的观点占12%。

而现实情况是,如孙国峰撰文所言,面对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央行于2020年1月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又于春节期间的1月31日紧急出台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2月3日和4日,超预期投放1.7万亿元流动性,引导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和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降10个基点,稳定了市场预期,有力地支持了疫情应对和金融市场如期开市。

那么,2021年企业获得贷款还会比较难吗?七成观点认为“比较难”,25%的人认为“比较容易”;5%的观点称“非常难”。2021年的资金成本来看,65%认为“走高”,15%认为“走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