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春节期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整体较大。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原油价格涨幅较快,截至2月17日,原油价格涨幅超13%;铜及新能源相关的有色金属表现同样较好。避险资产方面,春节期间,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一度升破1.20%,美元、黄金也共同走弱。
点评
疫苗推动需求复苏,大宗商品价格表现较好。海外长期存在的供需缺口是大宗商品持续上扬的重要动力之一。2020年以来,疫情对海外生产力的制约明显,但得益于各国央行对流动性环境的维护,海外消费需求维持韧性,美国制造业、消费品库存持续低位,海外供需缺口长期存在。
春节期间,全球疫苗接种进度加速,以色列、英国等国家疫苗接种状况良好,美国疫苗的接种速度也明显加快,累计接种人数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15%,海外经济修复预期持续抬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发达经济体的疫苗接种进度整体好于新兴市场,而新兴市场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原料供给国,疫苗接种进度不均衡,短期或进一步加大了海外供需矛盾,拉升大宗商品价格。着眼一季度,在全球工业品补库的大逻辑下,工业品需求仍有较强支撑,海外大宗商品仍有涨价动力。
流动性因素加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春节期间,海外风险资产表现较好,避险资产相对弱势。除原油外,比特币也升破50000美元的历史关口,黄金、全球国债走弱,海外市场“再通胀交易”再现。立足概念,通胀本身是货币现象,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与海外流动性超发相关。
美国方面,财政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据此前美财长耶伦表述,若1.9万亿美元的刺激政策能顺利落地,美国有望最快在2022年实现充分就业。当前拜登政府对财政刺激的态度较为激进,希望通过较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让美国经济尽快摆脱疫情的影响,流动性因素同样加速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此前川财海外团队1月外发研报判断:2021年美联储仍会释放较大规模的流动性,未来通胀有望进一步凸显,叠加经济复苏预期,大宗商品有望迎来进一步的上涨。春节期间海外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较好,印证川财此前观点。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波动;主要工业原料价格超预期调整;下游需求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