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至。我们几乎快要扛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但是世界还没有扛过去。这是一个充满了动荡、威胁和不确定性的寒冬。新冠疫情、单边主义、混乱政治,冲击着社会,改变了全球发展格局。
今年是2021年,消除贫困的目标按计划进度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们离全面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30),还剩下不到十年的时间。这将是一个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加剧的势力角逐中跌跌撞撞前行的十年。目前,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已经遭遇滞缓,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了倒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利益的冲突,正日以变得加剧和复杂。
展望未来的2060年,一个将引发产业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法、德、英、加等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的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欧盟委员会2019年底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阐述其到2050年力争使欧洲成为“碳中和大陆”的设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四个排放国之一,也率先提出了对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参见2020年9月22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管理层在发言中正式提出中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2060“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从现在起40年内,中国净排放从100亿吨降至0亿吨;意味着社会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和商业碳汇等活动产生与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形成等量(即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获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量);意味着从排放端逐渐实现能源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森林和海洋碳汇吸收、人工碳汇(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等的综合实施,并通过三阶段路径完成:
阶段1(2020年-2030年),以降低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煤炭消费、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节能应用、引导消费者行为来实现碳排放到达峰值(排放总量不再增加);
阶段2(2030年-2045年),以快速降低碳排放为主要任务;
阶段3(2045年-2060年)以深度脱碳,参与碳汇来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形成可再生能源+储能的能源供给体系。
从现在到未来,商业和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可持续发展正在引领着这一变革的方向和路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舞台中心,正成为企业战略躲不开的关键要素,将形成未来商业生态的基础。
罗兰贝格的报告
近期,罗兰贝格(RolandBerger)发布了一份关于可持续发展未来图景的报告()。这份报告采用“情景规划”方法论,对2050年可持续发展的形态做了展望性研究。
情景规划(scenarioplanning)是对扑朔迷离的未来进行分析的重要方法。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依据复杂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作用,设计出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想象性地进入到可能的情景中预演,提供预防机制,并使战略更具有弹性。
罗兰贝格围绕“驱动力”和“变革强度”两个轴向,假设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演进过程中,驱动者角色的扮演(如:是由社会力量驱动还是监管力量驱动?);由变革的心态引发的变革强度(如:是“开辟新领域”还是“退回传统模式”?)。
角色:
社会驱动主导: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行为决定了经济优先事项,企业对此做出相应的跟进
监管驱动主导:政策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严厉的政策实施,推动优先事项,企业和消费者在设定的司法和政策框架内贡献他们的力量
强度:
开辟新领域:对现行体系进行重建,鼓励改变和颠覆式发展,快速迭代,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退回传统模式:继续在传统的消费主义、开采地球资源的老路上徘徊
在这两个轴向组成的四个象限里,我们看到面向2050年的可持续发展情景:
情景1:计划世界(监管驱动+开辟新的领域)
在此情境中,有点像“计划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而是法律和监管的强制。降低碳排放需在全球范围内协调统一的体系和实施中得以实现。社会和商业的变革在围绕着气候变化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起来的法律和监管中演进,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此框架中。企业必须按着一定的收益百分比在绿色科技中持续投入,以满足新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对以往造成的生态危害进行补偿。企业还将在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框架)绩效基础上缴纳税金。
这是一个集中和强力监管的情景。企业将付出巨大代价以满足合规要求。一些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企业的创造性将因不断应付监管而下降,无力开发其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和创新活动,一切开发活动由政府下命令清单。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将大大弱化。
情景2:可持续竞赛(社会驱动+开辟新的领域)
在此情境中,颠覆式变革、新的价值、体系设计,由社会驱动。可持续发展观念深深地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当中,驱使企业做出回应,促使企业间的可持续商业竞赛。事实上,每一次大的生态破坏灾难和社会危机,都在不断地强化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也对公众的生活方式改变,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推进。
从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三个维度上来看,消费者要求企业实现“负排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