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临近春节,部分数据进入“真空期”,我们结合经济运行的当前特征,选取了迁徙、生产、需求三个维度中显著带有季节性的高频指标对经济进行持续追踪:
迁徙类:我们从区域间迁徙和城市内活动两个维度进行观察。截至1月底,区域间迁徙情况较2019和2020年同期下降约37%;市内出行强度来看,四个一线城市内出行强度均有所上升,其中上海和深圳上升最明显。
生产开工类:量的指标基本平稳,与往期相比,高炉开工率高出1.5个点,轮胎开工率和水泥价格小幅低于往期,螺纹库存高于往期,螺纹钢价格和玻璃价格上涨较明显。
需求类:当前商品房成交、乘用车销售均高于往期。票房收入低于往年6个点左右。闲置运力和装载率显示,出口依然火爆。价格方面,猪价菜价、沿海电煤采购价格、运价均显著高于往年。
疫情冲击的基数效应即将全面体现,我们采用环比推同比的方法,测算了2020年四个季度疫情对GDP、固投、社零和出口的拖累,并进一步测算了今年四个季度的“基数调整因子”,以消除低基数干扰:
由于低基数干扰,2021年一季度GDP、固投和社零分别约需扣除12.5、22.0和29.5个百分点,对出口约需扣除12.1到15.5个百分点。
2021年是五年一度的价格基期轮换年。通过分析2011和2016两次基期轮换,以及过去五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和工业行业结构变动,我们得出基期轮换的影响:
从CPI基期轮换来看,服务类权重上升、食品类权重下降是总体趋势。考虑到调低食品饮料类权重将对自去年年底以来食品涨价对CPI的贡献形成压制,而疫情在全国零星爆发也将导致服务类消费品价格在年初难有起色,因此权重调整可能拉低今年CPI同比中枢。若将2020年权重变化纳入考量,中枢下移幅度可能会缩小。
从PPI基期轮换来看,生产资料权重降、生活资料权重升,下游加工制造权重升、上游采掘权重降是总体趋势。考虑到采掘业权重调低,将对冲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大宗商品涨价,而权重调高的下游行业技术研发较为活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压低价格,因此权重调整可能拉低今年PPI同比中枢。若将2020年权重变化纳入考量,中枢下移幅度可能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