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制造业PMI指数点评:疫情叠加淡季效应 制造业增长放缓
时间:2021-02-02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字号:T  T

疫情叠加淡季效应,制造业增长放缓

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受部分地区疫情爆发以及春节前后传统制造业淡季影响,制造业景气度有所下降。供需两端扩张力度弱于上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3%,较上月回落0.7和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进出口景气度也有所回落,主要受前期节日海外需求集中释放以及国内需求放缓等影响。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2%和49.8%,低于上月1.1和0.6个百分点。价格指数维持高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7.1%和57.2%,虽低于上月0.9和1.7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较高运行水平。

从企业类型来看,大中型企业景气度总体稳定,小型企业景气度回升。

从行业来看,春节临近带动消费品行业回升。非制造业方面同样有所回落。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低于上月3.3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上月3.7个百分点,为51.1%,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仍保持较高景气水平,生活性服务业景气度则回落至收缩区间。而建筑业也呈现高位回落。受低温天气以及春节假期临近等因素影响,建筑业进入施工淡季。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8%,低于上月2.3个百分点,表明近期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资本市场逐步回暖

海内外疫情不同的防控态势,改变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格局:外需持续强劲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新动力。“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使得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金融领域的“宽信用”仍有望得到发展,货币边际收紧和宽信用发展将同步呈现。中国经济回暖延续和政策平稳的预期下,前期资本市场运行表现平稳中偏软的态势将改变,逐渐回暖将成趋势。

资本市场短期受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心理冲击,有所波动,尤其是债券市场受到影响较为明显,而信用风险暴露导致债市调整较多,但随着事件平息,市场情绪的修复,流动性向好,债市走稳回升。

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态势明了

1月PMI继续回落,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主要受疫情以及传统淡季影响。而价格指数虽有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将有助于改善工业品的通缩。疫情方面,部分地区疫情虽出现反复,但经济运行已基本恢复正常,尤其相较于海外疫情,国内疫情显然已处于可控状态。2021年中国经济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中各方面经济活动全面恢复,结构调整和解决增长中的升级问题中心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运行重点,预计经济运行热度将逐渐上升,后续增长的态势也更趋明了。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