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2021年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预计全年社融增速或回落至11.0%
时间:2021-02-02 00:00:00来自:中金点睛(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2021年大方向上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但具体到时点操作,将会视多个变量(通胀、增长、楼市、金融风险等)的演变而相机抉择。由于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结构性支持政策仍不可或缺,而紧信用过程中金融市场脆弱性增加,信用与货币持续双紧的可能性不大;而货币政策在楼市升温情况下或偏紧,而在信用收缩较快的窗口则可能偏松。在维持宏观杠杆率基本平稳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社融增速或回落至11.0%左右,M2增速回落至9.0%左右。

宏观审慎政策亦将成为今年关注的焦点。资管新规收官,房地产金融监管框架亟待落地,汇率弹性增强、跨境资本双向波动加大,互联网平台涉足金融业务等,这都对宏观审慎监管带来挑战,此外,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从绿色金融角度加大系统性支持,也成为疫情下各国的政策启示。

财政赤字将收窄,需用跨周期视角看待,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政策意图的变化,支出方面有保有压。去年的低基数效应、和减税翘尾效应减弱,带动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较快,我们预计今年广义财政收入增速或在5.5%以上,较去年0.5%有较大提升。今年广义赤字率或由去年的8.4%回落至6.3%左右,但去年财政超收而支出低于预算,或有超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结转至今年使用。而政府债发行节奏或更趋均衡,对流动性的扰动降低,政府或将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进度与政府债券发行的协调。

我们预计今年广义基建增速持平或略高于去年,但难回到5%以上,旧改和公租房建设补位棚改,社会事业投资或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同时财政在收入分配领域或有更大力度的倾斜。而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控的大背景下,低资质城投债务再融资值得关注,或将一定程度挤占地方财政支出,不过随着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加大,部分或用于债务置换,可一定程度缓解隐性债务化解压力。

正文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21年定调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当前中国经济仍呈现不均衡复苏,接触与非接触行业、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景气分化均不同程度加大(如出口型制造业,小型企业对人民币升值、运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抵御能力均较低),年初疫情出现反复,因此维持政策一定支持力度并更注重精准导向,具有必要性与合理性。

更重要地,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初始之年,全球经贸格局、新冠疫情、科技和能源革命加速我国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关注短期经济增长外,也着力构建新发展阶段下的新发展格局,如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而这些政策导向必将逐步体现在中国宏观政策框架中。

近期多部委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我们在回溯去年重点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会议精神对今年宏观政策予以前瞻。

货币与金融监管政策

2020年回顾

2020年中国货币环境整体偏宽松,央行3次降准释放约1.75万亿元的长期资金,并通过再贷款等增加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小微和制造业等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7.3万亿元的贷款本息延期。从资金价格看,央行累计下调政策利率30个基点,并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让利实体经济(2020年9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较2019年12月末下行32个基点)。此外,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2020年处置3.0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1%。

从2020年年内节奏看,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生产率先复苏,经济增速在2季度企稳并持续回暖,因此自5月末开始,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社融和信贷的同比多增量也趋于收敛。而银行不良贷款的核销情况也一定程度印证了这点,4季度同比多增量在环比上呈显著收窄,显示经济复苏势头较好。

研究部

2021年展望

货币政策

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正常化,货币政策大方向上回归中性,但具体到时点,则会视多个变量(如通胀、增长、楼市、金融风险等)的演变而相机抉择。比如由于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结构性支持政策仍不可或缺,而紧信用过程中金融市场脆弱性增加,信用与货币持续双紧的可能性不大;而货币政策在楼市升温情况下或偏紧,而在信用收缩较快的窗口则可能会偏松。

在维持宏观杠杆率基本平稳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社融增速或回落至11.0%左右,M2增速回落至9.0%左右。

总量方面,当前银行准备金率较低,尤其是村镇银行实际执行的准备金率已降至6%,今年全面降准的概率不高(或存在定向降准的可能性),央行或更多通过MLF、再贷款、直达工具等方式投放流动性。如果银行代客净结汇出现大量增加,外汇占款也会有助投放流动性。

价格方面,央行在4Q20例会中指出“要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这其中包括降低银行存款端负债成本(如规范定存提前支取的计息方式、规范互联网存款等现象)等,而短期内政策利率上调的概率不高。近期资金市场利率上行幅度较大,是否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加快收紧呢?楼市成交量持续走高(下面第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