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生活 来自对经济思维的把握--读
时间:2021-02-01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人们都有意无意地被各式各样或正确或谬误的经济思维左右。人们要想在生活中把握自己的命运,活得明白、活得开心,就得了解、掌握一些经济思维。财经作家岑嵘所著的《脑尖:改变一生的80堂思维课》一书,就是为了让普通读者明白:思维真的可以解决他们遇到的任何现实问题,学会用‘脑尖’观察世界,世界将呈现给你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脑尖”的意思就是思维的最顶端,作者又称其为“经济思维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前沿科学,融合了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神经学、博弈学、统计学和数据等多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在书中介绍了80种经济思维,揭示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部分处事操作的行为动机。由于作者在写作该书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也尽量避开繁琐的理论和高深的术语,同时又以生活中趣味横生的经济现象作为论述的靶标,所以该书既深入浅出,读来轻松,又诙谐幽默,读来有趣。

用经济思维解释生活中的“怪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方式符合常理,易于理解。比如,很多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通过低吸高抛盈利。不过,人们有时在经济生活中也会产生一些奇异的行为,当事人或旁观者若不能理解这些“神操作”背后的经济思维,就会在做对的事时,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做错的事时,不能悬崖勒马及时止损。本书通过对有关经济思维的解析,帮助读者明辨对错、知所进退。

例如,不少投资者往往愿意在股市上抛售已经赚钱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这是因为这些投资者认为,抛掉赚钱的股票就是“落袋为安”,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而持有亏损的股票只是“账面亏损”,一旦行情发动,这些“账面亏损”就会变成盈利。作者对这种股票操作行为持否定态度。因为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特里·奥丁的一项研究显示,投资者未售出的亏损股票在次年的收益率仅为5%,而那些被过快抛售的获利股票在次年的收益率为11.6%。作者认为,投资者进行上述操作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总是害怕后悔,也就是存在“后悔效应”——如果亏损的股票抛售后上涨,人们会感到极度后悔,而上涨后的股票抛售后继续上涨,后悔则没这么强烈,因为这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

为了使读者能够印象深刻、心悦诚服,作者还通过对“损失厌恶”理论的阐述和有关实例的说明来深入剖析“我们为何倾向抛售已经赚钱的股票,而不愿抛掉亏损股票”这一经济思维的实质内涵。

“损失厌恶”理论是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个理论,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对称的,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的快乐感。作者还进一步从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损失厌恶”的来源,以此加深读者的认识。原来,“损失厌恶”的形成是因为相同事物的边际收益是不同的:假设你手里有一个匹萨饼,失去这个匹萨饼而减少的幸福感,也就是你要挨饿了,会大大超过再得到一个匹萨饼获得的幸福感,因为再多你也吃不完。

若再深入分析,可知害怕损失的心理则可能来自我们的进化过程。因为,尽管收益能够改善我们的生产和繁衍的前景,但往往是锦上添花,并不急需,而重大的损失却能让我们彻底出局,再无回转重生的余地。这就如同穿越沙漠时,多一杯水只是让我们感到更舒服,而少一杯水却可能让我们面临灭顶之灾!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作者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事例。比如,有一次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经济史学家凯里·布朗共进午餐,席间萨缪尔森问布朗,是否愿意抛一枚硬币,若正面朝上,布朗赢200美元,若正面朝下,布朗输100美元。布朗答道:“比起赢200美元,我更不愿意输100美元,我才不打这个赌呢。”不过他又补充说:“我不喜欢只赌一次,但愿意赌100次。”这就是说布朗作为普通人,也深受“后悔效应”、“损失厌恶”理论的支配,在感性上抵触有可能使自己损失100美元的打赌。但他作为经济学家,却又理性地明白这种赌注对他是有利的。这是一次令人忍俊不禁的“赌局”,通过经济学家间的幽默“示范”,读者更能理解这次“赌局”背后的经济思维。

类似的经济思维,本书一共收集的80种,作者不仅对它们的含义都做了通俗的解释,而且还进行生动有趣的例证,使读者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这80种经济思维的精髓。

用经济思维来改善经济生活

好的经济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明白生活中经济行为背后的动因,也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作者就发现一个奇特的生活现象,在5天的工作日中,周一去游泳馆游泳的人最多。对此,作者认为沃顿商学院的运营和信息学管理教授凯瑟琳·米尔科曼等人的解释是合理的。原来,他们发现人们到了一个“时间里程碑”时,才去实现这些人所谓的目标,比如开始节食或去健身房锻炼。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新起点效应”,而且这种效应的力量巨大。不过,“新起点”只是一个起点,“新起点效应”可以让人们短暂地下决心去完成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完成目标的动力也会日渐消退。这就是为何周一来健身的人最多,而后面几天又逐渐减少的原因。一般一年之中的“新起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