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笔者认为,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须强化企业基础研究工作,加快完善投入机制建设、加快健全平台机制建设、加快创新管理机制建设、加快推动开放机制建设等,着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把握市场发展先机,抢占技术制高点,努力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多元投入:加快完善投入机制建设
由于基础研究成果难以直接向市场转化应用,而且具有投入周期长、投入风险大、投入收效慢等特点,导致企业、社会、资本市场等对基础研究投入动力不足。针对企业具有联结技术市场和经济市场双重属性的情况,加快完善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建设,重点在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基础研究、鼓励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企业基础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保障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开展。
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基础研究。要加强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对接和支撑,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明确不同创新主体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发展热点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共性技术基础研究需求、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问题、前沿热点科学问题等,积极依托国家基础性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渠道,明晰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工作界面,明确企业基础研究主要工作方向,合理规划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比例,构建以政府资金支持为引导、企业基础转化研究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推动国家资金真正投向企业基础研究工作,推动重大基础研究和行业基础研究突破。地方政府要结合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区域一体化建设、自贸区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等,按照区域发展重点,依托产业基础,明确需要重点扶持的企业基础研究,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力度,推动区域基础研究重点突破。
二是鼓励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鼓励企业围绕捕捉产品市场发展商机和技术市场发展先机,以转化应用为目标,迅速确定基础研究方向,加大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力度,加快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产业链上下游机构、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等通过成立基础研究基金、接受社会捐赠、设立专项基础研究项目、产业共性基础研究专项等方式,筹集基础研究经费,围绕产业发展和产业链等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产业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对企业实行税收补贴,对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采用加倍税收减免的办法,以降低企业进行基础研究的起步难度。
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企业基础研究。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在企业基础研究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顺应国家科技金融改革趋势,聚焦全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成果转化的创新链,通过基金、风险投资等布局高附加值的基础研究投资,开展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经济价值的评估,确保投入产出,形成社会资本支持基础研究的良性循环,完善和充实企业基础研究资金渠道,放大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实现市场对基础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多边建设:加快健全平台机制建设
由于我国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大多数以投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导致创新资源壁垒和人为分割等,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张皮”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企业具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双重作用的情况,加快健全企业基础研究平台机制建设,重点在布局企业的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的平台升级、统筹企业的平台共享上下功夫,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转化相结合。
一是布局企业的平台建设。要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在企业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吸引更多基础研究人才加入企业,发挥在企业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前伸后延作用。结合建设和重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级区域创新基地等工作,把企业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区域建设重点等为基础创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集群,引导企业建设基础研究基地。
二是推动企业的平台升级。根据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的需求,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功能性科研平台,支持具备冲击“领跑”地位的优势领域建设,推动企业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基础研究设备建设和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平台的有益补充,实行国家税收减免、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购置基础研究的科学仪器设备、大型科研设备设施建设等,为企业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引领世界技术前沿。
三是统筹企业的平台共享。统筹中央、地方两级基础研究资源利用,引导企业有效整合内外部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基础研究的效率,扩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