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核+双副中心"再升级:强化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与广深双城加速联动
时间:2021-01-28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2021年,广东将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

广东区域发展格局迎来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阐述中,尤其强化了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报告指出,2021年,广东将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深度协作机制,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

近年来,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早已不满足只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不断加速落地。

“‘核—副中心深度协同发展机制’'的提出可以说是全国首创,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广东省东西两翼核心城市的发展滞后问题,也解决了广州、深圳对东西两翼沿海地带的引领带动‘抓手’不够明确的问题。”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汕头、湛江拥有良好的港口和海洋等资源,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于东西两翼沿海地带其它城市。郑迪坤摄

贯通东西两翼、两大都市圈放眼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广东为何要“圈定”汕头、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陈鸿宇指出,粤东、粤西、粤北的长远发展与汕头,湛江的关系非常深远。如果说全省协调发展是一盘大棋,汕头、湛江这两颗棋子活了,东翼和西翼的两片才能活,沿海两翼活了,广东协调发展的全局才能活起来。

汕头、湛江都是因港而生、因港而兴的近代城市,拥有良好的港口和海洋等资源,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于东西两翼沿海地带其它城市。而且以港口为依托的现代产业体系和陆海空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具有主动“融湾”,与广深紧密对接联动的条件和意愿。

“近年来,我们多次强调要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广东发展的新主战场。换句话讲,广东省内需要新的内生增长极。从地理空间考虑,这个地方离珠三角核心区不能太远,必须能在有效的辐射范围内。还需要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能覆盖到整个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汕头、湛江两座城市,是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较为合适的选择。

此外,多位受访专家亦提及,汕头和湛江分别是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两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在陈鸿宇看来,近年来,这两个都市圈的发展比较平稳,产业转型升级、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创文治理、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汕头、湛江两市的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初步显露出成为在广东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主要发展极的活力和动力。

不过他亦指出,这两个都市圈的发展也凸显一些不足与短板。具体表现为经济总量较低、投资精准度和投资效率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交通体系有待完善,如省道、县道、内河运输和物流网络的密度和通达性都远不如珠三角。

“因此,汕潮揭和湛茂两个都市圈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短板、补齐短板,才能真正担当起作为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主战场的角色。”陈鸿宇说。

发展路径同中有异未来,汕头和湛江该如何承担起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的双重角色?对此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两个城市的经济工作侧重点将既有共同点,也有所区别。

对于两座城市而言,推动重大产业项目、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共同之道。“两个中心城市都要尽快担负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首先要把经济规模在短期内快速做上去,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就必不可少。”万陆说。

事实上,近年以来,重大项目已经加速在汕头、湛江落地。以湛江为例,2019年8月,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计划在湛江新型一体化生产基地新建的工程塑料改性装置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工程正式通过备案。该基地是巴斯夫全球三大化工基地之一,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化工项目。

陈鸿宇指出,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都亟需提质升级。“世界上没有一个产业是可以被淘汰掉的,被淘汰的是这个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以汕头为例,现有的支柱产业如纺织服装、化工材料、玩具等,虽然产值规模都在百亿级别之上,但核心竞争力不够强。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成为重中之重。

“比如玩具行业,生产过程中如何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利用数据平台对玩具销售服务提质升级?怎么将产业链延伸到跟玩具相关的产业如创意、动漫、教育、文化、健身等?这些是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刀切简单的否定或淘汰传统产业。”陈鸿宇说。

毫无疑问,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万陆进一步指出,同样需要大项目拉动,升级路径也有差异。相比湛江,汕头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都更加发达,但企业发展呈现出小、散、弱的问题。因此在引入大项目的过程中,汕头要尤其注重培养一批明星企业、龙头企业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