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商务部发布202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依次分布在江苏8家,广东、天津、山东、浙江、安徽、上海、辽宁等各有2家,北京、湖北、陕西、湖南、四川、黑龙江、吉林和河南等各有1家。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今年商务部将开展《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的修订完善工作。商务部也已经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经验推广、提升了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工作。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从考核评价结果看,2019年,218家国家级经开区总体上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和质量提升、开放带动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18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0.6%。其中,前述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的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万亿元,同比增长7.4%。
国家级经开区还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吸收利用外资排名前10名。这10家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218家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总额的31.3%。
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进出口总额排名前10名。这10家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2.5万亿元,与上年持平,占218家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的39.3%。
宗长青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原则,根据每个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结果,印发2020年考核评价结果通知书,“一对一”告知考核评价综合排名、总体评价、短板不足以及改进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国家级经开区改进提升。
按照考评规则,今年宁夏石嘴山经开区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这是第2家退出国家级经开区序列的开发区,至此国家级经开区数量由219家减少为217家。
宗长青表示,新的一年商务部将持续抓好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政策落实,进一步深化开发区放管服改革,加大放权赋能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修订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以及相关开发区之间加强对接合作,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促进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要素成本升高的东部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等。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透露,2020年5月商务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国开行未来三年累计提供不低于一千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支持开发区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加大对区内外贸外资企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20年年底,已经有12家商务主管部门与所在地国开行分行建立了联系机制,对接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