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成广东发展新引擎, 力争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6万亿
时间:2021-01-26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以在线教育、直播电商、游戏、云办公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逆势爆发,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韧性。

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数字经济成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焦点。作为电子信息、互联网产业和应用大省,广东近年来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作出了诸多探索,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着墨颇多。

综合中国信通院广州分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9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达4.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5.3%,年增速达13.3%,超过GDP同期增速约7个百分点。

根据此前印发的《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力争到2022年突破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

日前公布的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巩固数字产业发展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壮大等。

在受访专家看来,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具备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尤其是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对冲传统产业发展动能减弱和经济下行压力方面,发挥出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广东数字经济优势得天独厚

近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尤其是加快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广东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广东制造业资源丰富,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广东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好,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的5G基站突破12.4万座,产业规模、用户数和基站数均为全国第一。同时,广东还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研发机构。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看来,数字化是提高产业链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数字化网链在疫情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候可帮助企业快速形成新的供求关系。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宝电器”)总裁曾展晖对此颇为赞同。他拿新宝电器举例称,疫情期间,新宝电器整个产业链几乎都遭遇停摆,但新宝电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重启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得益于公司在推动数字化与制造深度融合方面的尝试。”

新宝电器自主研发的“产业链中央监控体系”将上下游的147个系统、1400多家供应商全部纳入,实现了从跟客户洽谈、接到订单到各供应商物料准备情况的全链条数字化。

通过推动深度融合数字化,新宝电器扛住了来自全球的“爆单”考验,原来的接单周期从60天压缩到40天左右,原材料供货周期也由20天缩减到10天。新宝电器2020年营收预计同比增长45%左右。

新宝电器的数字化尝试绝非孤例。远在粤西的湛江廉江,一场制造行业的数字化革命也展现出强大活力。

廉江被称作中国的“电饭煲之乡”,其电饭煲、电水壶产销量约占全国30%,配件销售量占全国60%以上。但该地超600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一,近年来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当地产业集群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据统计,当地生产一个电饭煲的利润仅有1元。

广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扶持政策,号召到2022年培育30个产业集群工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湛江廉江市则通过引入树根互联软件平台,探索出一条通过工业互联网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能力的解决方案。

树根互联CEO贺东东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湛江小家电产业链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上下游协同、突破了企业边界,最终实现了全流程订单和生产透明化管控,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与集群竞争力均实现了极大的提升。

聚焦数字经济补短板

尽管数字经济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当前广东数字经济的发展仍面临政策体系不完善、人才队伍缺乏、数据要素资源配置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

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在向广东两会提交的提案中指出,广东虽然已经制定了《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但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

该提案提及,广东目前工信、商务、科技、政务等政府部门在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上有待提高,分散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仍存在,数字经济分布也呈现东强西弱的状态,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薄弱,重点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

为此,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建议,在广佛、深莞同城化背景下,鼓励相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同产业链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共同发展。还要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分类培育,对全省数字经济企业开展摸排,建立领军型、成长型、潜在型企业培育库,分类制定帮扶政策。

广东省人大代表江明秦在一份建议中以网络视听产业为例,指出了当前广东发展数字经济在人才资源供给方面的短板。

她发现,当前广东网络视听人才资源供给不足,对网络视听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尤为缺乏,产业运营、产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