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近年来,“共享”一词变得热门,但你听说过“共享奶奶”吗?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几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正带着一群小朋友学剪纸,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吃饺子,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父母都要上班,老人又不在身边,孩子放学接送、家庭作业怎么办?这的确是现代社会的灵魂拷问,也是很多家庭面临的共同困境。“二孩时代”的全面放开,更放大了这样的现实问题。这般现实下,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推出的“共享奶奶”模式,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这样的做法,肯定是多赢之举。对老人们来说,可以很好地纾解自己的寂寞、空虚,从新闻报道可知,一些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也需要与人相处,需要精神关怀,需要情感交流,这时候,扮演奶奶的角色,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活动。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也可以得到更加耐心的辅导,更加准时的接送,因为相比起忙碌的爸爸妈妈,“共享奶奶”们时间更多,辅导也不用那么着急。对孩子的父母来说,这几乎是解决了一大现实难题,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地来回奔波了。源于此,社会各方对此点赞无数,都认为这是社区自治的一个范本。
自治与互助——“共享奶奶”模式的推出,这两个关键词是频频被提及的。而这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农村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因为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家庭比较多,很多时候也是互帮互助的。比如,今天你有时间,你帮我家看看孩子;明天我有时间,我帮你家看看孩子。在“你帮我我帮你”的现实语境下,农村很多的现实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那时候,很多人便直言,熟人社会的好处显而易见。而在城市里面,因为是“陌生人社会”,所以相关的利好是比较少的。如今“共享奶奶”的出现,则给人一种熟人社会回归的感觉。
所谓熟人社会,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如今“共享奶奶”模式的出现,也是向这样的社会靠拢。此前,很多人直言,如今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但其实,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与进步,人的情感诉求都是摆在那里的。这般现实下,熟人社会永远都不会消失,总会找到其适合的环境与氛围。如今在城市社区,“共享奶奶”的出现,就意味着熟人社会的回归。这对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焦虑而言,有着积极正向的价值。
一言以蔽之,对“共享奶奶”模式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给予肯定与点赞,因为这背后有着社会向前发展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