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边界与"人力"的革命
时间:2021-01-25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采访瑞文·杰苏萨森是在2018年5月,在韦莱韬悦的亚太区金融科技论坛上,当时,他的身份是韦莱韬悦人才与奖酬业务全球研发委员会董事总经理,而他与约翰·布罗德、大卫·克里尔曼合作伙伴的新书《未来的工作——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刚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不久。

当时,美国的零工经济受到关注,而自由工作者的工作模式也开始挑战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只是,我们虽然对这一话题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却最终因为过于“先锋”并没有落地。

2020年,疫情的到来倒逼了居家办公的方式,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和云端会议,所有数字化的进程为“未来的工作”准备了可能性的条件。正逐渐在物理形态上消失的办公室,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组织的边界和“人力”的革命。

显然,所有这一切,恰恰是工作模式和组织机制变革所引发的种种后果。而对企业管理者和个体工作者来说,仅仅关注到这些现象并不够,大家还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演变逻辑,包括为此做出必要的准备。

事实上,无论是有形办公室的消失,还是企业由内部雇佣到外部雇佣,抑或是工作平台化和合作伙伴化的变化,这都源自于工业时代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变革。

对此,瑞文·杰苏萨森等人就曾经提出,“雇佣制起源于工业时代。这是因为工业时代的企业需要员工每天都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大多数工作本质上是机器的延伸,其工作方式也必须像机器一样整齐划一。那时的企业管理者,与其说是招聘人才,不如说是雇佣工人的双手。”

但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当机器可以取代人们大部分工作的时候,企业组织中可以给人留下的只能是发挥个人智慧和创意的位置。

原创业邦执行总裁方军就指出,“一个人不能持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一个人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个人不能发挥自己的创意智慧,那么,他将逐渐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创意优先度的重要性逐渐取代忠诚优先度时,意味着一个个人能力崛起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创新与创意的能力掌握在个人手里,而不是组织手里。同时,组织对于个人,从管理个人变成激发热情到创意,从管理事务到创新。

同时,合作伙伴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定义。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它实现了企业边界的崩溃,使企业间的互联协作成为常态。伴随企业间合作成本的不断降低,个体公司的崛起成为必然。

对这一趋势,瑞文·杰苏萨森等人的预判似乎值得借鉴,“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是集领导者、建筑师、工程师和乐团指挥于一身,在无界的全球化工作者群体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