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中国外贸实现连续正增长,叠加2020年总体外贸基数偏低,伴随外贸订单“替代效应”与国际市场“需求效应”双轮驱动,2021年中国外贸总体规模有望进一步回升,保持向上势头,继续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重要一极。
□国际市场的需求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逐步流向中国市场,其根源在于中国制造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具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与国际标准匹配的外贸型生产结构,同时中国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预期国际消费订单将更多地向中国供应商倾斜,进一步推动中国外贸增长。
□未来中国必然将在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和中欧BIT等多双边投资协定合作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同时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开放、包容、互惠的国际经济合作局面。目前来看,在诸多国际合作组织和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外贸伙伴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外贸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有望在2021年成为现实。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等复杂因素的影响,2020年中国外贸负压前行,外贸进出口规模在经历年初的断崖式下跌后逐步复苏,第三季度成功翻红,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四季度保持增长势头,顺利实现全年外贸正增长。海关总署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整体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1年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复杂的环境,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依然存在,外贸产业结构调整和价值链重构升级仍需克服重重困难。总体来看,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等一系列积极因素作用下,2021年外贸预期向好,整体外贸形势乐观,但仍需谨慎应对潜在风险。
2020全年外贸承压突破,政策托底彰显外贸韧性
(一)出口韧性强,进口需求回稳向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外贸总额为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总额17.93万亿元,同比增长4%,继4月份以来实现9连增;进口总额14.22万亿元,同比下滑0.7%,全年贸易顺差3.71万亿元,同比增加27.4%。
出口方面,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一季度断崖式下跌后,出口从去年4月份开始即以同比8%的增速回升至2019年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出口总体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外部市场需求回暖,以及国内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外贸订单转向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中国。在疫情冲击之下,全年出口贸易正向增长彰显出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大韧性。
进口方面,疫情蔓延一度导致内需下滑,加之禁航禁运等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国际供应链受阻,2020年进口整体不及2019年,但自5月份以来降幅逐步收窄,9月份一度达到14043亿元,同比增长11.6%,创历史新高。尽管全年进口表现欠佳,但整体回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二)外贸渠道和外贸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表现抢眼
贸易方式上,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规模快速增长,比重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一般贸易总额达19.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中,出口10.65万亿元,增长6.9%;进口8.6万亿元,下降0.7%。
在贸易主体方面,2020年民营主体贸易规模和贸易增长最突出。前11个月民营主体外贸规模达1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4.95%,比2019年同期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8.69万亿元和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和10.4%,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8%和33.8%。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出口则全面下滑,国有企业的外贸下滑超过10%。前11个月的外贸数据充分表明,民营主体在我国外贸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激活民营主体的市场活力是发展外贸的重要途径。
(三)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规模普遍增长
2020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外贸前十的贸易伙伴依次是东盟(4.74万亿元)、欧盟(4.50万亿元)、美国(4.06万亿元)、日本(2.20万亿元)、韩国(1.97万亿元)、中国香港(1.93万亿元)、中国台湾(1.80万亿元)、德国(1.33万亿元)、越南(1.33万亿元)、澳大利亚(1.17万亿元)。除中国香港地区外,与其他九大合作伙伴的外贸总值、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基本呈正增长;与前十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77.81%,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和进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9.83%和75.27%。
(四)外贸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塑料制品、家具、玩具等出口呈现增长。其中,我国机电产品外贸出口达10.66万亿元,同比增幅为6%,占出口总值的59.4%。随着我国外贸结构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的出口规模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而汽车零部件、鞋靴、箱包、服装、成品油、钢材等产品出口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我国铁矿砂、原油、大豆、天然气等进口规模整体增长,但受疫情影响,除铁矿砂外其他产品进口均价普遍下跌。其中,均价跌幅较大的原油为31.80%、成品油为24.99%、天然气为23.51%、初级形状的塑料为10.21%。进口产品均价的下跌对我国经济的恢复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