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内和国外经济复苏的同步推动,中国经济在2020年4季度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季实际GDP同比增速达到6.5%,已经回到正常增长区间。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更为广泛。随着国内经济活动大部分恢复,此前滞后的服务业开始赶上制造业,成为新的增长动力来源。
月度经济活动显示出增长的主要来源已经从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转向消费和民营部门。由于消费者和民营企业的信心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逐渐走向正常。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收到补库存和制造业投资的驱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2月当月同比增速超过50%。此外,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渠道,基建投资增速仍然保持稳定。
除了内需的支持,海外经济的复苏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由于近期全球疫情反复,主要工业国家重启隔离措施,供给侧持续面临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开足马力,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受此支持,工业增加值和外贸出口在12月都实现了超预期增长。
2021年,内需仍然有望持续,而且全球经济的复苏也将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境内局部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复,防控措施在近期升级,而且各省市开始安排原地过年,今年一季度经济可能出现反季节性的增长态势。农民工原地过年,使得制造业生产不会中断,出口交货也有望持续,今年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和出口可能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强劲增长。
在政策方面,由于经济逐渐回归正轨,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望继续恢复正常。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均衡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数据进行适时调控。货币政策的重点仍然是精准调控,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在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整体流动性可能受到控制。在去年财政刺激推升地方政府债务后,对于地方政府杠杆率的调控也将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疫苗研发和接种进展顺利,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维持复苏走势。中国的强劲增长数据可能预示着企业盈利的复苏将更为普遍和持久。然而,由于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可能限制股市估值的进一步上升。这种投资环境中,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投资标的的质地和长期增长潜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维持正轨,我们继续看好科技、消费和金融服务行业的头部公司。
在更长期的投资期限上,中国经济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的结构性变化将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要主题。为了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更高的自给率,国内科技行业将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行业主要企业也将受益于国内的市场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实现研发和产品升级,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盈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