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代工贴牌到自主研发,中国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一技之长、在某一个领域占有一定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
记者调研发现,疫情来袭,具有一技之长、“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虽然遭遇困难,但也彰显韧性。隐形冠军企业和国家竞争力密切相关,亟须得到进一步重视,隐形冠军企业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并配套专门政策,其在“专精特新”道路上才能继续深耕和发力,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奠定基础。
疫情下隐形冠军企业展现韧性
九号公司近期在科创板上市,作为一家做智慧移动出行的创业公司,其目前已拥有1000余项全球专利。记者在公司体验了最新的短途出行工具:靠近便能自动解锁的电动车,社区内可自动送货的快递机器人,科幻感十足的可移动太空舱座椅……非接触式服务以及个人短途出行,在疫情背景下正迎来新机遇。
“公司创立初期便收购了世界平衡车鼻祖赛格威,‘蛇吞象’式的经历使得企业快速打入国际市场,形成品牌协同效应。”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介绍。2019年,九号公司来自海外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达39.45%,这让九号公司很早就成为一家全球化布局的公司,成为智慧出行领域的“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概念最早由赫尔曼·西蒙提出,特指在一个细分领域内精耕细作,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前三名份额,营业收入在50亿欧元以下,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
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机构或学者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做系统性分析。结合概念设计初衷与我国实际情况,受访专家认为,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一般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保持专注并持续创新、研发投入较高;二是注重全球化发展;三是一般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中上游且具有重要价值;四是生存周期长、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五是社会知名度低、行业影响力大。
“隐形冠军企业一般都是节点型企业、供应链上游企业,研发投入比较高,有国际化实力,在所在行业排名靠前。”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刘维亮认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隐形冠军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和冲击:供给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无法及时复工复产或产能不足,影响供应链;需求方面,隐形冠军企业多为全球布局,由于全球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来自海外的需求和订单往往锐减。
记者调研发现,因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行业话语权、产业链地位稳定、客户群体信任度高等特点,隐形冠军企业在疫情期间展现出相当的韧性。
同方威视是全球领先的安检产品和安全检查解决方案供应商,与欧美竞争对手三分天下有其一,设备遍布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受疫情影响,尤其海外疫情蔓延和加剧,部分客户已明确通知推迟已中标项目的交货履约时间。”同方威视董事长陈志强说,但凭借强大技术实力,企业迅速研发了红外体温筛查系统、安检机器人、冷链消杀产品等系列产品,企业经营经受住了考验。
专做智慧酒店的金马科技,抓准“非接触”式酒店服务机会,为酒店提供智能化升级服务。“疫情让酒店‘非接触’客户体验需求变成了刚需,我们又恰恰在酒店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刷脸开门及消费等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这些技术和产品今年加速在酒店业中应用。伴随国家新基建布局,我们的市场一定会更大。”金马科技董事长方兴说。
在建筑数字化领域占有国内最高份额的广联达,抓住数字化升级机遇快速发展。“疫情下我们找到了新的机遇,施工企业数字化意识提高,我们2020年一季度营收增长10%以上,前三季度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希望未来,数字建筑能成为驱动建筑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引擎。”广联达公司高级副总裁刘谦说。
成立6年的易捷行云,多次在国际软件基金会核心代码贡献中名列全球前十,已经做到专业私有云企业国内云系统软件市场份额最高。“在疫情期间,紧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信息技术创新领域发力政务云、金融云、能源云等云平台,同比实现了近3倍增长。”易捷行云董事副总裁陈翔说。
“隐形冠军企业面对疫情的表现尤其是抗冲击性值得重视,足以给人启发。”冠军企业研究专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世界华商研究所所长康荣平指出。
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一书中指出,“相对于工业发达国家,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目前没有那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要成长为隐形冠军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可以想象,中国的隐形冠军数量将在未来10到20年里大幅增加。”
隐形冠军企业仍存三大“隐忧”
记者调研发现,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隐形冠军企业存在的一些“隐忧”更加凸显:
首先,各级政府在观念上过于看重“大企业”,政策无法精准覆盖隐形冠军企业。有利于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比如说,在一些地方,各种政策多是以规模取胜,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获得政府的各项支持,而专注细分市场技术进步、发展相对较慢的企业所得到的外部支持相对较少。
“过去我们老讲大企业案例,但对很多不错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长期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清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