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链”佛山样本
202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制造业重镇佛山近年来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形成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佛山特色”,尤其是在“产业强链”上取得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借鉴。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位列2021年重点部署任务第二项。会议提出,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广东的制造业重镇佛山,凭借推动“产业强链”,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典型样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曾长期跟踪研究佛山的制造业。2018年,他在对比了佛山、青岛、宁波、苏州、无锡五个中国制造业名城后发现,佛山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他当时就曾断言,“从根本上讲,这得益于佛山过去40年在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不动摇上做得非常好。”在他看来,佛山有最适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土壤。
诚如张燕生所言,“十三五”时期,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超2.3万亿元,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制造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尤其在新冠疫情暴发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了巨大冲击,叠加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激增的影响下,全社会上下进一步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环节。
“佛山是靠市场经济、草根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典型样本。佛山模式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佛山很中国。佛山能做到,中国其他地方就能做到。”张燕生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此采访调研了佛山多家企业。期望透过佛山的实践探寻“产业强链”的密码。
破题“卡脖子”:从“汗水驱动”跃升“创新驱动”
过去的2020年,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宝电器”)的海外营销总监张以飞忙得简直“飞起”,公司的多款小家电接连出现“爆单”,销售额一度创下了公司的纪录。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境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整个工厂都在满负荷运转。”张以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一季度,客户的订单早已排满了。
实际上,新宝电器“爆单”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对此,新宝电器技术管理处副主任陈光华最有发言权。
1995年成立的新宝电器,凭借过硬的生产及设计能力,迅速成为小家电代工领域翘楚,曾连续七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被誉为小家电“代工之王”。
2009年,新宝电器开始从传统的贴牌代加工向自主品牌进化,但品牌之路并不好走,没有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很难在市场上与国外厂商竞争。某项智能烤板技术被国外垄断长达十年,该厂商扬言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我们就是要解决这种‘卡脖子’技术,经过技术团队长达4年的攻关,最终打破了这一技术封锁,我们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内外的市场。这项专利直接带来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更为新宝电器在价值链的博弈中赢得了主动权。”陈光华说。
一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创新,足以改变一家公司的命运,乃至一个产业链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新宝电器的逆袭,是佛山制造从“汗水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一个典型缩影。
不唯家电领域,佛山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也着力颇深。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存在不少“卡脖子”技术,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70%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大多依赖于进口。
针对这个问题,佛山通过不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大力支持企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佛山市科学技术局曾对外揭榜公示了重要产业领域科技攻关拟立项的12个项目,工业机器人项目入选。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公司落地佛山开始就极为重视研发核心“卡脖子”技术,通过连续数年的自主研发,实现了除减速机外机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核心自主创新占比超80%。
佛山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何国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为了解决核心“卡脖子”技术问题,佛山正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创新集聚环境。包括一系列人才政策和创新平台建设,补充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政策上,佛山早在2019年就出台了“科创35条”,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在补科研短板上,佛山既引进了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大、浙大等科研院所,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研究院、国家级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