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制造的缩影,经过70多年尤其是近40年的发展,佛山的工业体系不断健全,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当前正着力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力争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急需重大突破,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针对佛山这座中国制造业大城,就其如何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何让区域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郑永年。
在郑永年教授看来,从日本乃至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来看,产业会不断升级,佛山也不例外。在举国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过程中,佛山不可丢失自身作为制造业重镇的定位,也不必跟随周边城市的发展路径,佛山完全有能力成为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开放心态,以长远目光思考佛山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
要在开放状态下解决技术创新问题
南方财经:作为制造业大城,佛山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进程中可以承担怎样的角色?
郑永年:目前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大家都很关注“卡脖子”问题,对于佛山来说,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从1980年代开始到现在,佛山的制造业、实体经济在广东省、整个中国乃至在世界都小有名气,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尽管前面很长一段时间,佛山也借鉴西方国家的技术,希望在产业应用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但现在实际上佛山的产业发展已经积累到一个程度,有能力进行更多更高层次的原始创新,这不仅是佛山自身所需要的,也是国家所需要的。这是佛山经验上的优势。经济优势方面,佛山不仅拥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资本,现在制造业解决“卡脖子”问题也是广东省乃至国家的一个优先项,政策领域的金融支持不成问题。市场优势方面,佛山的制造业不仅仅是在中国,也已经走向了海外,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市场网络。这些条件加起来,佛山不仅在广东省,在整个中国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和基础去产生更多原始创新。
当然,大家不要对原创性的技术抱有幻想,认为短期内就会出现。如果认为美国封锁我们什么,我们就能生产什么,那么是很不科学的。佛山在这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创新,佛山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也是在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的,需要在开放状态下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佛山是整个中国市场的一部分,前不久中欧领导人宣布双方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这就是很好的机会,佛山制造业是很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桥梁和窗口。哪些地方“卡脖子”,界定好后投入大量资本人力来做,有些地方不是那么敏感的,国际资本热衷来投资的,就继续开放。我们不要走极端路线,关起门来自力更生,这是错误的观念。进入佛山的欧洲资本实际上还是很多的,尤其中欧投资协定签署之后,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南方财经:相比其他创新策源地,佛山可以如何完善它的创新生态机制?
郑永年:其实其他城市的发展跟佛山本身并不矛盾,它们并不是竞争者,中国市场很大,我们需要看佛山这些年的发展路径和比较优势。这跟深圳不同,比如深圳制造业跟佛山制造业的分工很明显,深圳基本上是高科技企业,佛山基本上是家电等传统制造业,当然还有服务产业升级的机器人制造业,大量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些方面佛山并不比深圳、东莞差。城市之间不见得一定就是竞争关系,各城市都要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做。佛山一直在升级并且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现在面临外部压力,要加快升级转型,从以前的应用型制造业,慢慢走向原创性的制造业,下一步原创跟应用还是要结合起来,在应用基础上进行创新。就我观察,实际上佛山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多研究院和生态基地,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是做到产学研一体化。
为了原始创新,佛山还是要开放,地方领导要转变一个观念,不能光看佛山和周边城市的资源,像广佛同城、深佛合作,广州和深圳的资源可以吸引,世界的资源也可以吸引,应当把佛山建设成开放的、拥有优质营商环境的世界性经济平台,来吸引优质资本、优质技术、优质人才。像新加坡、韩国都是开放的经济体,都是世界级企业的平台,你要给这些企业提供创新所需要的基本要素,这是政府要担起的一个很大的责任。企业是主体,政府必须建好优质平台,来吸引这些资源。佛山今天发展到这个程度,比起1980年代、1990年代,无论是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都有优势。佛山的欧洲企业其实也很多,完全有实力放眼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来定位自己。
让金融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与创新
南方财经:佛山这样的城市如何切实引导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郑永年:我们看现在很多地方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佛山其实具备这个条件。我刚才说到,它主要的强项是制造业,因此佛山发展金融业绝对不是虚拟金融,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