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今日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建设“三链”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加快三个体系的建设。
第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说一千道一万,产业发展是关键,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点。发展乡村产业,重点是建设“三链”,即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贯通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提升价值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第二,加强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加快生产体系现代化。重点推进“四化”,即推进设施化,切实改善田间生产条件;推进机械化,研发推广实用高效农机;推进绿色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数字化,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第三,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重点培育四类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提高规模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总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
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13日表示,近年来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乡村的路通畅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二是用水方便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三是卫生条件改善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四是通信快捷了,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
要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曾衍德在发布会上表示,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打赢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从工作来看,考虑主要抓以下三件事:
第一,要打牢基础,重点是抓好种子资源库和种业基地建设。要建设好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三大种质资源库,这是我们搞好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抓好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下一步,要继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高质量打造国家南繁硅谷等种业基地,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要加快技术创新,重点是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要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持续抓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具体来说,水稻、小麦方面,就是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大豆要加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生猪、奶牛等品种关键性能要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一些品种选育要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要培育主体,重点是要抓好龙头企业和营商环境。遴选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之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战略力量。同时要积极推进“放管服”,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将从四方面谋划和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负责人赵长保指出,新时代推进农业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谋划和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重点四个方面:
第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第三,调整优化支农政策。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面向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第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推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让农民平等分享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曾衍德表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这些年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呈现一种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