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CPI和PPI略超预期
CPI和PPI的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均略超市场预期。在消费品物价方面,CPI由负转正至0.2%,略超预期,主要原因是12月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均由跌转涨。但剔除猪肉之后,核心CPI基本保持稳定。PPI同比增速回升至-0.4%,亦略超预期。一方面,受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主要原材料价格指数均大幅上升,使得PPI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另一方面,受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能源供应偏紧的影响,12月动力煤、天然气价格均显著攀升,带动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2021年CPI和PPI走势预计仍将温和可控
预计2021年CPI将温和上涨,中枢水平在1-1.2%左右。伴随猪周期下行,猪肉价格春节后继续回落以及油价回升和消费复苏,CPI全年料将呈温和回升之势,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在基数影响下,1-2月份可能出现阶段性负值情况。
预计PPI同比增速有望转正,全年中枢同样在1-1.2%左右。整体走势为“先回升、出现回落、再走平”,高点可能出现在二季度。考虑到近期外需加速上行、国际油价及工业品价格的回升势头,将带动PPI至少在上半年保持上行,同比将会转正。但预计疫情阴霾对海外经济的负面拖累不会迅速消退,同时国内逆周期政策均将有所“转弯”,地产及基建投资增速整体弱于今年,PPI走势难以持续过热。
春节期间物价上涨压力不大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一方面,消费需求会出现季节性上升,特别是受饲料成本抬高影响,以及疫情所导致的运输中断和供应放缓,猪肉、羊肉和鸡蛋价格的环比还将出现上涨。但是另一方面,疫情近期的反弹和对社交隔离、出行等的限制,可能会助长消费者更加谨慎的消费预期,降低消费意愿,会抑制春节期间包括餐饮、文娱、出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因此,春节期间物价既存在上涨压力,也存在抑制价格上升的因素。综合各种因素,消费物价的同比增速预计将重回负值区间波动,环比还将有小幅反弹,但反弹空间并不大,暂时无需过度担忧通胀过快上升。
货币政策无需“急转弯”
整体来看,2021年的物价走势不会失控,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因此,为支持和配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针对疫情而采取的非常规扩张性政策可逐步退出,但为经济恢复和内需扩大而采取必要的扩张性政策不应过快退出,而应随时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相机抉择、灵活调整,保持相对平稳和有序的退出,把握和观察货币政策实施的最佳时机、力度、效果,务求更加精准有效,维持信贷的平稳增长,避免出现信用过度、过快收缩所导致的“踩踏”事件以及不良资产过快反弹。
对于货币政策,总体上宜继续坚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无需“急转弯”,无论是降息还是加息都需更加谨慎,可以按照“稳货币+严监管”的思路进行搭配,有序安排相对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还需高度关注金融风险的累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作者王军为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