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核心问题的回答:降准概率尚不高
我们对降准的可能性按照排除法去思考,历史来看,降准一般有四种目的,可逐一做思维实验。目的1,逆周期宽松。目的2,根据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做对冲。目的3,为财政融资释放长期流动性。目的4,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目的5,其余特殊目的性,如支持债转股。大多数时候降准的目的都是多元的,并非那么“绝对”的唯一目的,同时会有其余货币政策的多维度协作。
对应来看,当下没有降准的急迫性。
首先,不需要逆周期宽松。经济景气度高位,复苏仍向上,货币政策整体基调是“紧平衡,灵活适度”。其次,没有资本外流,基础货币没有外生的冲击。
人民币强势,今年顺差因出口的超预期而异常稳定,外汇储备、外汇占款都接近平稳,资本外流不存在。再次,财政相比2020年后倾,也不需急切性降准。
今年专项债发行大概率要从2月开始,大概率是边际后倾的年份。另外,目前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而言,国有行和股份行基本持平2019年均值,城商行发行利率甚至低于2019年均值,似乎也没有刻意要额外降准降低其负债端成本的急切性。
最后,有什么其余特殊目的去推动降准的必要性吗目前资本市场也有声音认为汇率偏强,所以可以降准对冲升值压力,这个逻辑我们认为有本末倒置之嫌。十四五提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后,货币政策独立性越来越重要,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资本账户放开偏慢的节奏下,汇率弹性必然要进一步加大,保“点位”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孰更重要显然是货币政策独立性排位更重要。
从今年陆续的逆周期因子退出、各种宏观审慎系数调整等政策动作都可佐证,只要汇率是根据市场定价,央行基本是不干预的态度,再加上最近半年的人民币升值是内需复苏强于全球和出口强势的结果,因此也暂时不用担心对出口有影响。综合而言,因为汇率升值去降准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外部核心问题的回答:美国通胀向企业盈利的转化环境在优化2021年的美国通胀走高几成定局,无非是多高的问题,因此2021年美国基本宏观罗盘其实在两个情境中判断,往左一步是滞涨,往右一步是真实复苏,关键区别就是通胀能否有效转化为美国企业的盈利修复。
情景1:美国疫苗顺利,生产端和服务业放开,美国通胀转化为美国企业盈利修复的真实复苏路径。则实际利率回升、通胀预期回升、美债大跌、美股风格切换、黄金跌,美元反弹,2021年年底美联储货币政策就有前瞻指引和预期指引上的转向风险。情景2:美国疫苗不顺利,生产端和服务业依然放不开,美国通胀对应的依然就是中国出口企业的营收,对美国企业而言是通胀和成本上行的滞涨路径,那么实际利率继续下探、通胀预期回升、美债小跌、美股重回宽松逻辑、黄金开启新一浪上涨、美元破位下跌,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没有转向可能甚至还会激发进一步的宽松呵护,被动容忍通胀是无奈之举。
那么最近的“拜登交易”到底跟以上情景分析有何关系呢
民主党拿下参议院横扫国会便是将情景1的交易空间打的更开了,因为拜登支持的相关财政扩张(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基建投资、企业所得税增加、富人征税、不过度施压货币宽松等)。所以美国国会选举结果出来后,我们才能看到大类资产的定价是美元涨、黄金跌、美债跌、道琼斯涨。可以说,情景1(疫苗顺利)+民主党横扫国会,是美元最强+10y美债利率最高的组合。
最近的“铜涨金跌”跟以上情景分析有何关系呢
由于疫苗顺不顺利,目前尚无法过早定论,只能跟踪观察,仍有不确定性。因此可以“骑墙”的铜就比“单一”的黄金走势要好。何为骑墙如果情景1,那么铜可以有真实需求兜底,不会差,主要是工业品逻辑;如果情景2,那么铜可以借光贵金属的身份,也不会差,主要是金融贵金属逻辑。而黄金相比就“单一”的多,所以美国国会选举结果落地后,是铜涨金跌的组合。
结论:国会选举结果是利于美国通胀向企业盈利转化环境的,如疫苗可以顺利配合,警惕2021年美元和美债利率的双反弹。
风险提示:海内外疫情控制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