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无疑是一个危机重重的一年,对于中国制造尤其是出口制造业更是如此。然而让所有经济学家和观察家跌掉眼镜的是中国出口交出了一份极其漂亮的答卷。
之所以让大家跌掉眼镜,一方面是史无前例的全球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的全球猖獗。两者结合不能不说是中国出口制造多年罕见的双重危机和逆势。
笔者在1月28号从美国飞回中国,迄今几乎整整一年,这是我从事国际贸易30多年第一次日日夜夜地耳闻目睹并参与中国和中国制造面对巨大危机。截至到11月,中国出口出现了自2018年初以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可以说是势不可挡的增长。与此同时,人民币持续坚挺!
这种逆势的增长或许被许多人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意外的惊喜”和“幸运”。但笔者以为中国制造在2020的转“危”为“机”揭示了几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市场导向永远是真理。君不见,导致中国出口逆势增长的主力军是与抗疫情细细相关的医疗物资,比如从口罩到呼吸机(1-11月比去年同期增长42.5%)。救人要紧,关税的本质是提高壁垒,减少需求。可是人命关天,需求无法减少,更换货源国根本是隔靴搔痒和杯水车薪。
第二也和市场导向息息相关,同样引领中国制造逆势而上的是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带来的某些品类的高速增长。比如电子产品的需求猛增,大家都在家办公了,需要的是手提电脑和手机。
甚者几乎所有的欧、美国家学生都不得不在家上课,光是这一变化就要增加多少对个人电器的需求?更有意思的是在家办公的家具和在家里装修房子的相关品类也出现高速增长!甚至在家里穿的“家居服饰”也得到了热捧。美国有个播音员在家里现场直播时上身穿的是西装革履,下面穿的是运动短裤被摄像机无意捕捉,传为业内笑话。这就是消费者行为带来的变化,新需求令人惊讶地填补了很多传统需求,比如西装、衬衫和领带!(仅电子产品的出口在11月份就比去年同月份增长25%)。
欧美国家的疫情还在蔓延,由此导致的上述市场需求看来还会持续影响2021年的中国制造和出口。过去的一年里我多次有机会和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贸易官员们举行电话会议交流经验。我反复对他们强调的就是中国政府在年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用一揽子政策多方位调整的经验。
(作者朱为众为香港利丰集团首席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