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正成为新流量的代名词
时间:2021-01-07 00:00:00来自:辉常观察(微信公众号)字号:T  T

互联网退潮的潜台词是流量红利的见顶,即人们已经无法再依靠收割流量的方式实现发展,寻找流量之外的新发展模式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我们看到的一系列以“新”为主打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莫不如此。同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仅仅只是依靠撮合和中介来实现发展不同,新发展更加关注的是对于以零售、金融、制造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告别流量思维,拥抱产业思维已然成为发展共识。

B端时代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按理说,经过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人们对于以流量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他们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式的时候必然会有意无意地规避掉这一切,尽可能避免再度陷入到流量的陷阱里。然而,不幸的是,即使是在B端时代依然来临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看到很多的玩家正在用互联网式的流量思维来看待B端时代的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试图用来规避流量思维的B端时代却又陷入到了流量思维的陷阱里。

如果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依然是遵循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思维,如果玩家依然以一种第三方的心态来看待“新”时代的发展,那么,所谓的“新”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新的获取流量的概念,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而B端或许将取代C端,成为新流量的代名词。

按理说,当B端时代来临,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一系列新的变化。无论是底层的驱动力,还是上层的商业模式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但是,经过数年的发展之后,我们看到的那些所谓的颠覆性的变化仅仅只是变成了另外一中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人们口中所描绘的有关B端的美好时代,却变成了一个理想国。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依然还在守旧如初。

新技术依然难以撼动互联网的优势地位

尽管人们知道互联网技术已经难以给发展带来新的想象力,并且开始早早地进行新技术的布局,但是,无论是从布局新技术的出发点,还是从落地实践上来看,这些新技术最后都变成了修复互联网问题和痛点的“膏药”,而没有变成剜除行业根本痛点和难题的手术刀。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区块链、人工智能,几乎都是如此。

当底层的技术仅仅只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缝缝补补,而不去思考颠覆与改造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那么,所谓的新技术或许永远都无法成为引领B端时代发展的驱动力,仅仅只能是一个维持互联网地位的卫道士。于是,在这种逻辑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新技术的布局仅仅只是一种为了获取流量的新途径,这与互联网时代从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移并无二致。

寻找真正可以替代互联网技术,并且真正成为B端时代的新主导技术,才是确保B端时代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让新技术成为B端时代的主导技术,而不是附属技术,才是我们真正可以跳出互联网时代发展怪圈的关键所在。当缺少了新技术的主导,所谓的B端仅仅只是另外一种流量思维的代名词。

新模式依然充斥着满满的平台思维与逻辑

伴随着B端时代出现的是以S2B为主打的全新商业模式,曾几何时,人们将S2B模式看成是奠定B端时代商业模式的基石。诚然,当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入到全新的时代后,我们的确需要一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来替代互联网时代风生水起的B2B模式,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去平台化的模式,而不是一种强化平台的模式。

从本质上来看,S2B模式就是对平台模式的一次强化,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维持在互联网时代业已形成的大型平台的地位。只不过,在S2B模式之下,我们看到的是原本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的平台更加深度参与到了行业的真实运作过程当中而已,实际上,这种深度参与依然是为了维持它的业已形成的市场地位。

当B端时代的底层商业模式都充斥着满满的平台思维和流量思维的时候,我们是很难将B端时代看成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可以想见的是,在这样一种商业模式的驱使之下,B端时代的发展将会走向何处。唯一的结果就是B端取代C端成为新的被收割的对象,而不再有任何实质性的内涵和意义。

新要素依然被传统元素所包围

当生产要素本身并未改变,所有的发展都是在传统的模式下进行的缝缝补补。这一点在B端时代同样表现得异常明显。尽管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以赋能B端为代表的对于产业端上游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但是,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所谓的新元素依然还在被传统元素所包围。当传统的生产要素并未被新要素所取代的时候,所谓的发展依然还停留在互联网的阶段,并且以互联网式的模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依然是最优解。

经过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互联网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度且全面的联系,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互联网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已经相当深入且完美,如果不改变传统要素,仅仅只是用传统要素来探寻B端时代的发展,所谓的发展或许仍然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任何新意。

只有等到新元素取代传统元素成为新的元素,并且这些新的元素与新技术、新模式产生了深度融合之后,B端时代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时区。尽管现在以数字、数据为代表的生产要素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